
近年来,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辅助严重的运动障碍患者或残障人士方面。然而,一些媒体和一些企业在宣传中使用“读脑/读心”和“写脑”等术语,甚至一些BCI研发者在报道研究进展时也采用了类似的术语。这种宣传和报道夸大了BCI的实际能力或超越了BCI的能力边界,导致一些公众对BCI产生误解,期望值过高,联想翩翩而产生担忧,更严重的是导致少部分人产生焦虑或幻听等精神障碍。但迄今为止,少有文献针对BCI的这些误导性宣传进行科学分析。本文首先梳理媒体宣传中“读脑/读心”和“写脑”技术相关术语,然后明确BCI的原理和能力边界,接着科学分析 “读脑/读心”与“写脑”技术概念的误区和能力的局限性。最后,阐述BCI的科学传播责任与公众认知,针对学术界与媒体存在对BCI的误导性宣传现象,提出构建科学、严谨、规范的BCI术语体系,不建议采用“读脑/读心”和“写脑”等误导性术语,避免因不实科学传播而带来的公众认知误解。
个人简历
伏云发 教授,博导,博士,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脑认知与脑机智能融合创新团队负责人、昆明理工大学脑信息处理与脑-机交互控制学科方向团队负责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脑机融合与生物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脑机接口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脑机接口产业联盟科普与科技伦理工作组副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脑机接口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智能分会智能康复及人机工程学组委员,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社会认知分会理事。从事脑机接口研究及应用17余年,主要研究兴趣为脑机接口与神经反馈及应用,曾主持过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仅用于学术分享,若侵权请留言,即时删侵!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脑机接口社区交流群,
探讨脑机接口领域话题,实时跟踪脑机接口前沿。
加微信群:
添加微信:RoseBCI【备注:姓名+行业/专业】。
加QQ群:913607986
欢迎来稿
1.欢迎来稿。投稿咨询,请联系微信:RoseBCI
点击投稿:脑机接口社区学术新闻投稿指南
2.加入社区成为兼职创作者,请联系微信:RoseBCI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不错过每一条脑机前沿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