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周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一项涉及猕猴的新研究显示,两种基于mRNA或腺病毒载体技术的非传统流感疫苗能提供强大的流感免疫力,其功效堪比或超过目前流感疫苗加强针的效果。
这些发现凸显了基于这些新方法的疫苗的临床潜力,它们比标准流感疫苗更容易生产,成本也更低。
流感持续对全球健康形成威胁——每年有数百万人因感染流感入院,数十万人死亡。科学家每年都会针对季节性流感病毒株研制疫苗,但接种这些疫苗存在各种缺点。大多数季节性流感疫苗依赖灭活或减毒型流感病毒,这需要昂贵且复杂的生产流程。此外,目前疫苗的保护功效仅达10%至60%,它们无法抵御流感病毒株因重组或新出现毒株的侵害。
为寻找一种更具变通性的疫苗平台,本研究作者Catherine Jacob-Dolan和同事将注意力转向基于基因的疫苗,并在猕猴身上测试了它们的功效。
他们选用了一款mRNA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这两种疫苗都能递送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研究人员首先用一种已获批的四价灭活病毒(QIV)疫苗对猕猴进行了免疫接种。八周后,他们给这些猕猴注射了疫苗加强针——它们分别是QIV疫苗的加强针、已获批减毒活流感病毒(LAIV)疫苗的加强针、mRNA疫苗的加强针,或腺病毒疫苗的加强针。
两种基于基因的疫苗都能产生功效强劲的抗体和免疫细胞反应,并在保护猕猴免于H1N1感染方面均与LAIV加强针一样有效。
此外,当腺病毒疫苗的接种途径为气管内给药而非肌内注射时,其效果要优于其他的加强针。
Jacob-Dolan等人总结道:“这些数据表明,通过使用基因疫苗平台以及黏膜免疫接种优化策略,流感疫苗的功效可得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