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抢先微软、苹果突破4万亿美元市值,黄仁勋还是不愿放弃中国市场

硅谷AI见闻 2025-07-10 16:06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全球首个市值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诞生!

最新美股交易日,英伟达盘中一度涨超2.5%,股价最高触及164.285美元,总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里程碑的公司。

这一规模与日本、印度去年的GDP相当,超过英、法、德等国家的股票总市值,也凸显出市场对AI的狂热。毫无疑问,在这波AI大模型浪潮里,卖算力的英伟达成为最大赢家。

截至当日收盘,英伟达涨幅回落至1.8%,最新市值3.97万亿美元,仍是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全天成交额高达近300亿美元。

最新消息还称,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计划再次访华,出席下周三举办的北京国际供应链博览会。对此,英伟达有关方向搜狐科技表示,暂时还没有消息。

搜狐科技注意到,英伟达将首次亮相并参展今年第三届的链博会,以此凸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从首破万亿到4万亿用了两年

黄仁勋成全球第十大富豪

目前,全球仅有三家公司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第二名为微软,最新市值3.74万亿美元,也创下历史新高,第三名是最新市值为3.15万亿美元的苹果。

此前,市场不少机构预测,苹果最有可能成为第一家市场冲上4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去年12月底,苹果市值一度突破3.91万亿美元,距此仅有一步之遥。

然而,由于苹果在AI战略上的迟缓,市场在今年失去耐心,其最新211.14美元的股价相较半年前创下的阶段新高已跌去近19%。

最终,这波大模型浪潮中被疯狂抢购的AI算力巨头——英伟达抢去了风头,率先创造出这一历史时刻。按英伟达约3.6万名员工计算,相当于人均创造出超1.1亿美元的市值。

成立于1993年的英伟达在1999年上市,2023年6月市值首次破1万亿美元。这比苹果晚了近五年,但英伟达随后迎来暴涨——去年2月突破2万亿美元,6月突破3万亿美元。

此次突破4万亿美元,英伟达则花了一年多时间,速度有所放缓。这受到年初DeepSeek的影响,打破了市场对英伟达的算力信仰;同时由于出口限制,英伟达在华业务受到影响。

这些因素使得英伟达股价一度在今年4月创下86.62美元的阶段新低,但随后发布的财报显示其业务仍增长强劲,尤其是Blackwell架构芯片快速放量,并计提中国市场损失,给出乐观的业绩预测,英伟达股价再次向上,如今相较前述低点反弹上涨88%。

从前述时间点可以看到,英伟达从1万亿元美元到4万美元,仅用了两年时间,这一速度无公司能及。对比看看,就能知道英伟达有多猛。

苹果市值在2018年8月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22年1月成为全球首家市值3万亿美元公司;微软2019年4月成为第二家市值破万亿美元的公司,去年1月才首次站上3万亿美元。

英伟达市值持续走高,过去五年增长近15倍,推动着今年62岁的黄仁勋身家暴涨。目前,黄仁勋拥有英伟达约3.5%的股份,是最大个人股东。

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截至周三收盘,黄仁勋净资产1420亿美元,全球富豪中排名第十,今年迄今增加276亿美元。早些时候,黄仁勋则宣布了今年出售至多600万股股票的计划。

华尔街分析师认为,英伟达股价仍有上涨空间,给出175.97美元的平均目标价,意味着其还可能再上涨10%。

Loop Capital分析师Ananda Baruah更是提到,英伟达正处于生成式AI下一波黄金浪潮的前端,将英伟达目标价从175美元上调至250美元,这相当于约6万亿美元的市值。

消息称黄仁勋计划下周访华

不愿放弃中国市场

在英伟达市值创下又一个里程碑后,市场还传出消息称黄仁勋计划再次访华。

有媒体报道称,黄仁勋计划出席下周三开始的北京国际供应链博览会,并与政府高层举行会谈,但具体会面日程尚未最终确定,仍需有关方批准。

如此次成行,则是黄仁勋今年内第三次访华。今年1月,英伟达在北京举办答谢迎春会,黄仁勋出席致辞。随后4月,英伟达应中国贸促会邀请访华。

当时黄仁勋表示,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愿意继续深耕中国市场。“英伟达将继续不遗余力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体系,坚定不移地服务中国市场。”

前述报道提到,黄仁勋最新访华计划将展示该公司Blackwell RTX Pro 6000芯片的改进版,这是专为中国设计的AI芯片,移除了高带宽内存和NVLink互连技术,计划9月推出。

消息称,已有中国客户在测试样品,但英伟达对新品的发布显得格外谨慎,担心在发布销售后再次被限制出口。

今年4月,英伟达面向中国市场的定制版芯片H20被限制出口,导致英伟达2026财年第一财季损失70亿美元,包括计提的45亿美元费用损失和未能交付的25亿美元收入损失。

“对H20芯片的禁令使人深感痛苦。”黄仁勋此前提到,H20禁令使英伟达被迫放弃了中国市场15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英伟达将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一款新型AI芯片,其将基于最新Blackwell架构,计划最早6月开始量产,价格将远低于H20,预计定价在6500至8000美元区间。

英伟达官方对中国定制芯片计划拒绝置评,但发言人表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开发者群体之一,每一个应用都应该在美国AI技术栈上运行得最好。”

此前,黄仁勋在2026财年第一财季沟通会上表示,出口限制措施相当严格,关键是理解这些限制,并看看是否能想出一些有趣的产品,继续服务于中国市场。

“我们今天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宣布,但我们正在考虑。等时候到了,我们会与政府接触并讨论。”黄仁勋当时称,第二财季中国的数据中心收入还将显著下降,未来还有的订单,英伟达无法履行,当前也没有新产品来满足中国的需求。

黄仁勋长期看好中国市场,多次称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AI市场之一,预计明年规模将达500亿美元。他还多次批评出口管制政策,认为这将激发中国的自主创新,并将市场、人才推向竞争对手。

中国是英伟达长期以来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其业绩贡献曾长期超20%,但近些年持续下降。2025财年中国地区为英伟达贡献收入171亿美元,位居第四大市场,占比13%,而2026财年第一财季则下滑至12.5%。

黄仁勋此前还透露,英伟达四年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高达95%,但如今只有50%,剩下的都是中国技术,“如果没有英伟达,他们也会使用很多本土技术”。

他说的这话可能没错。英伟达失去的市场主要由华为、寒武纪等国产厂商填补,冲刺上市的摩尔线程、沐曦集成合计募资120亿元研发新一代芯片,并都将AI智算作为核心,三年合计14亿元的收入规模虽然不高,但意味着国产GPU芯片商业化已经开启。

这两家公司还推出能兼容英伟达CUDA生态的软件架构,并提供工具以便让开发者进行迁移,从而加速本土芯片应用。CUDA生态是英伟达的一大护城河,尽管国产芯片在部分性能上有所突破,但生态层面还刚刚起步。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计,中国AI服务器市场外购英伟达、AMD等芯片的比例会从2024年约63%下降至今年约42%,中国本土芯片供应商占比将提升至40%。摩根士丹利此前报告更是预计,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GPU的自给率将达到82%。

本土供应商的逐渐崛起,无疑会抢走英伟达的市场。无论是黄仁勋的多次访华,亦或是英伟达首次参加链博会,都在向外界发布明确信号:英伟达看重并不愿放弃中国市场。

当然,英伟达如今如此高的市值,一定程度也需要中国的大客户们花钱支撑。

///全文完///

运营编辑|李阳

图片
图片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