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盛谈芯】从台积电发展史看张忠谋管理谋略(六)

半导体产业研究 2025-07-11 09:59

【编者按】

深芯盟特聘顾问、科技类畅销书《芯片战争》作者余盛将在《半导体产业研究》公众号开设【余盛谈芯】专栏,先从台积电发展历程和张忠谋的管理谋略谈起,共分10章陆续发布。

【内容目录】

一、台积电何以诞生在台湾

二、开创晶圆代工商业模式
三、世界级企业:台积电的初创定位
四、台积电为什么要并购世大
五、铜工艺之战研发追上IBM
六、退居二线的深思考
七、全球金融危机的逆周期投资
八、强人交班难:双首长制
九、应付地缘政治:赴美投资
十、摩尔定律终结:台积电的未来挑战

之六、退居二线的深思考

2024年,台积电被财富杂志评为「2023年全球最受推崇企业」。台积电再次获选道琼永续世界指数的组成企业,是全球唯一连续23年入选的半导体公司。此外,台积电亦获得MSCI ESG Research的MSCI ESG AAA评等、CDP的「2022供应链议合领导者」、标普全球企业永续评鉴的标普全球ESG评分前10%、ISS-oekom企业评比「最佳」等级、金融时报和Statista「2023亚太气候领袖」,以及富比世杂志「2023全球最佳雇主」等。】

2004年被台积电认为是“丰收的一年”,其营收与获利都创下了新高。台积电全年营收达2560亿新台币,较前一年成长27%;税后净利923亿新台币,较前一年成长95%。台积电的先进工艺技术的发展大大领先于业界,0.13微米已为客户量产累计超过100万片晶圆(8英寸约当量),90纳米也在一年内就通过了量产考验。台积电一个公司就生产了全球7%的芯片,全球芯片产量排名仅次于英特尔、三星电子和海力士。

    2005年7月1日,已经领导台积电十八年、年已74岁的张忠谋志得意满,决定要开始为退休做准备。张忠谋将总经理蔡力行升任总执行长,自己担任董事长。退居二线期间,张忠谋其实一点也没闲着。他一向认为:“领导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想未来、规划未来,董事长应该花75%的时间想未来,总经理应该花50%的时间想,副总经理应该花25%的时间想。领导人应该不断给经理人出问题,逼他们想公司的未来。”只担任董事长,让张忠谋有更多的时间为台积电谋划未来。

张忠谋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只要一个公司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公司领导人的更替就不会是什么动摇根本的问题。张忠谋认为:“如果一家公司有很好、很健康的企业文化,即使它遭遇挫折,也会很快地再起来;如果没有很稳固的企业文化,一旦遇到同样的挫折,便不会再起来。”

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往往会给企业留下深深的个人烙印,企业文化一定会染上创始人的个性色彩。台积电之前的核心价值显得比较简略和空泛,张忠谋亲自进行细化并落到实处。比如首要的“诚信正直”,之前的版本是“诚信正直是台积公司的根本价值,我们对公司治理的实践,以及对全体员工坚持高度职业道德的要求,都是落实诚信正直的具体表现。”修订并延用至今的版本则是“诚信正直——这是我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念。我们说真话;我们不夸张、不作秀;对客户我们不轻易承诺,一旦做出承诺,必定不计代价,全力以赴;对同业我们在合法范围内全力竞争,我们也尊重同业的智慧财产权;对供应商我们以客观、清廉、公正的态度进行挑选及合作。在公司内部,我们绝不容许贪污;不容许有派系;也不容许‘公司政治’。我们用人的首要条件是品格与才能,绝不是‘关系’。”

    张忠谋对“诚信正直”非常重视,他甚至将这一条与员工升迁挂钩。台积电有一个由资深副总组成的委员会,每半年开一次讨论升迁人资格的会议,第一个要考量的因素就是诚信正直。委员会实行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票认为某个被考察的人不符合“诚信正直”,他马上就会出局,不再考虑其他任何条件。

    张忠谋着手的另一件重要工作,是如何让飞利浦顺利卖掉其拥有的全部台积电股份,“消除这个阴霾”。

    为了摆脱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带来的经营危机,飞利浦走上脱电子化、淡出上游制造业的进程,将通讯、手机、液晶面板等业务都进行出售,半导体业务分拆到新成立的恩智浦。在这样的经营思路下,飞利浦几次表达了出脱其持有的全部台积电股份的意愿。飞利浦最初出资4000万美元获得台积电27.5%的股份,到2006年还拥有16%的台积电股份,估值约在85亿美元。张忠谋既要考虑不能让飞利浦的巨量释股对台积电的股价造成冲击,又要防止“让飞利浦的股票落到有心人手上,搞起来要一席董事”,造成台积电的控股大权旁落。因为晶圆厂投资所需的资金越来越大,风险也越来越高,除了私募基金,其它再没有什么民间投资机构玩得起芯片。于是,全球掀起了一股私募基金收购晶圆厂的热潮。虽然有很多私募基金都有兴趣接手飞利浦释出的股份,他们都想绕过张忠谋,直接和飞利浦商洽,但都没有如愿。飞利浦一定会先征询张忠谋的意见,而张忠谋对私募基金一向持警惕态度,担心追求短期利益的私募基金会影响台积电的长期发展,拒绝他们进入。2007年3月9日,台积电宣布释股方案,飞利浦将分阶段出售所有的台积电股份。飞利浦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顺利地将手中的台积电股份全部出清,而且没有对台积电的股价造成负面影响。

张忠谋对于资本的进入一向持开放态度,但只希望财务投资者来接盘,不希望与半导体产业相关的战略投资者进入,也不会允许投资者干涉台积电的企业决策。台积电的第一大股东是持有其21%股份的美国花旗托管台积电存托凭证专户,存托凭证的购买者只是财务投资者,花旗银行也只是协助存托凭证的交易和结算。依台湾地区相关法令规定,只要持有台积电已发行股份总数1%以上股份之股东,就可以向台积电提名董事候选人。事实上,除了开发基金,再无第二个股东能够往台积电的董事会派驻董事。

    大股东飞利浦退出台积电,二股东开发基金经过多次减持后拥有的股份仅余个位数,在台积电只拥有一个董事席位。台积电不再有持股10%以上的大股东存在,成为了一家没有老板的、被职业经理人所掌控的公司。为了保证董事会能够有效代表广大小股东的利益,张忠谋不断增加独立董事的人数,并于董事会下成立由独立董事掌控的审计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这些举措在台湾企业里都是走在前面的。到2007年末,台积电的董事会一共有8名成员,其中,张忠谋、曾繁城和蔡力行代表管理层,史钦泰代表开发基金,其余4人都是独立董事。

    在张忠谋的心目中,台积电的董事会必须是个“认真、有能力、独立”的董事会。按照他的理念,董事会的首要责任,是监督公司守法、财务透明、即时揭露重要讯息、没有贪污等。董事会的第二个责任,是评量经营团队之绩效及任免经理人。公司经营阶层与董事会之间维持着顺畅良好的沟通,专心致力于执行董事会的指示与业务营运,以为股东创造最高利益。董事会的第三个责任,是决议重要事项,如资本支出、转投资、股利分配等。董事会的第四个责任,是指导经营团队。董事会每季定期听取经营团队的报告,也花相当多时间与经营阶层对话,经营阶层必须对董事会提拟公司策略,董事会必须评判这些策略成功的可能性,经常检视策略的进展,并且在需要时敦促经营团队进行调整。在家族企业还盛行的台湾,张忠谋率先树立起“独立董事监控+职业经理人操盘”的公司治理典范。

    既然退居二线,张忠谋就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永续经营这些问题,实现让台积电成为一家伟大公司的理想。2006年,张忠谋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一则关于德州仪器建设绿色厂房的报道,标题是《绿建筑是一个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张忠谋深有感触,遂把这则报道分享给了台积电的高阶主管。以此为起点,张忠谋领导台积电开启了绿色愿景工程,朝着绿色企业的方向努力。比如,台积电对于新建厂房及办公室的建筑物设计,采用中国台湾“绿色建筑标准”及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绿色建筑评量系统“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LEED),较传统设计更为节能和对环境友好。台积电亦逐步改善现有办公室建筑物,以符合LEED标准。以往申请LEED绿色建筑认证的都是住宅或办公大楼,是台积电推动LEED进入半导体厂房领域。

    台积电的经验证明,只要经过良好的规划与设计,绿色建筑仅仅算经济帐都是有利可图的。为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台积电十四厂的工程预算仅仅增加了1%,而每年仅电费支出就能节省2000万新台币,五年时间就可将额外的投资收回。在绿色建筑思维下,台积电对新厂建设做了大量的节能创新。以往锅炉是晶圆厂的必备设施,天冷的时候需要用锅炉来将洁净室的温度严格控制在22℃。台湾地处亚热带,需要给空气升温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从晶圆十四厂的第三期厂房开始,台积电大胆通过采用回收冰水主机废热的方法来替代锅炉供热,不仅一座厂房可省下5600万新台币的锅炉设备费用,每年还可节省3000多万度电,相当于又可省下8000万新台币的电费。取消锅炉从此成为台积电建厂的标准作业。再有,台积电将原本工艺冷却水9℃的行业标准更改为12℃,这样又可节省300万新台币的初始建设成本及每年960万度电的耗用。

    在经济帐之外,绿色建筑在生态上的巨大收获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包括员工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工作效率的提高、工厂对地球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等等。绿色建筑还要求注入人文关怀,思考建筑与环境之间的永续性,以及对使用者的友善性。台积电新建工厂不再和过去一样讲究人与人之间的行动效率,而是把环境生态比重加大,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空间效率。在永续思维下,台积电的几个12英寸超大晶圆厂皆成为传达人、社会和自然三者能够和谐共存的全球绿园区典范。例如,晶圆十五厂内引种了不少捐赠得来的台湾稀有濒危植物的苗木,置身于内,仿佛来到了一个生态花园。“蝉鸣了,蛙叫了,蛇也来了!”截至2021年,台积电共有37座晶圆厂房及办公栋获得LEED标章,其中3座白金级、34座黄金级,是全球通过LEED认证最多的半导体厂商。

    台积电不仅要做到“I GREEN”(我绿),还要做到“WE GREEN”(我们绿)。经过长年累积,台积电获得了绿色厂房运作标准化流程、废水废气回收技术、办公室有效节能等绿色知识和技术。只要跟公司核心机密无关,全都无私分享给产业界。2008年,台积电开始推动自己的供应商向绿色供应链的方向发展。除了将节能、碳盘查、废弃物回收、水资源、产品碳足迹、绿色产品与有害物质管制规范等各项绿色指标列入供应商考核项目,台积电给供应商提供免费的培训、辅导和稽核,帮助供应商真正融入绿色供应链并提升绿色竞争力。在每年十二月召开的供应链管理论坛上,台积电增加了整体环保绩效卓越供应商奖项,表彰在永续领域表现突出或提出前瞻计划的供应商。

*参考书籍:

1.林静宜、谢锦芳,《台积电的绿色力量》,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2.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的绿色行动》,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3.余盛,《芯片浪潮:纳米工艺背后的全球竞争》,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


*余盛及作品简介

余盛,硬科技财经作家、荷兰商学院行业导师,著有《芯片战争》《芯片浪潮》《手机战争》《金龙鱼背后的粮油帝国》等作品,曾就职于麦当劳、中兴通讯、益海嘉里、恒大等多家知名企业。个人公众号“余盛”。

  *《芯片浪潮》介绍(上下滑动可查看):


本书是市面上第一部以晶圆代工为主、讲述芯片制造业发展历史的书籍,以详细的数据分析和严谨的史实考证为基础,全景式地刻画了台积电、联华电子、中芯国际、格罗方德等晶圆代工厂从创办至今几十年的完整史程,以及三星电子和英特尔等垂直一体化大厂对晶圆代工业务的激烈争夺。本书重点展示了中国的晶圆代工企业如何在张忠谋、张汝京等富有管理智慧和人格魅力的领袖人物领导下,从半导体产业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通过开创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抓住行业衰退和技术迭代的机会,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开支和研发投入,最终主导了全球晶圆代工业的发展。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取得全球芯片制造技术领先的地位,正在向2纳米乃至埃级先进工艺奋勇前进,被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司”之一。


全球高端制造业中最重要的芯片制造,从美国、日本和欧盟发达国家,向中国、韩国和新加坡等亚洲后起国家的迁移,是一个艰辛、曲折而又势不可挡的潮流。晶圆代工业的崛起及其与芯片设计业的分工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今,中美之间的贸易、科技冲突频发,全球半导体产业动荡不安,这本书对于中国大陆如何发展自己的芯片制造业、追赶世界半导体领先技术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芯片战争》介绍(上下滑动可查看):


本书获得“中国半导体教父”、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的大力推荐,是一部从企业竞争和国力较量的角度讲述全球及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历程的书籍。全书分上部《全球芯风云》和下部《中国芯势力》,上部的时间段大致是从芯片诞生到2012年,主要讲述全球芯片产业的发展史,美国、日本、欧洲、韩国及中国台湾的芯片产业链变迁。下部的时间段大致是从20世纪末至今,主要讲述中国芯片的崛起与芯片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本书为大众读者而写作,力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芯片产品与芯片市场从历史、现状到未来的发展脉络,特别适合打算投资芯片产业的投资者、尚未决定自己职业志向的校园学子、半导体及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及关心中国芯片发展的普通读者等群体阅读,可以快速了解何以一块小小的芯片会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并牵动亿万人的命运。


相关阅读

· 【余盛谈芯】从台积电发展史看张忠谋管理谋略(一):台积电何以诞生在台湾
· 【余盛谈芯】从台积电发展史看张忠谋管理谋略:(二)
· 【余盛谈芯】从台积电发展史看张忠谋管理谋略(三)
· 【余盛谈芯】从台积电发展史看张忠谋管理谋略(四)
· 【余盛谈芯】从台积电发展史看张忠谋管理谋略(五)
图片

芯启未来,智创生态

湾芯展2025与您相约!

图片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