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产业嬗变

AI研究所 2025-07-11 18:30

近年来,安徽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禀赋以及强大的政策支持,逐渐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不仅在传统产业上实现了转型升级,安徽更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从新能源汽车到人工智能,从机器人产业到光伏储能,安徽的产业集群正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可以说,安徽的崛起,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创新的胜利。

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制造强省,那么,安徽不同地区之间的优势产业有何差异?

合肥:创新驱动的产业高地

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在产业发展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引领力。近年来,其在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全国瞩目的产业发展明星城市。

在集成电路领域,合肥已成为国家“十四五”集成电路重点发展地区之一。

目前,合肥集聚了上下游企业500多家,初步构建了以自身为核心、沿江各市协同发展的“一核一带”产业发展格局。数据显示,20241月至10月,全省生产芯片接近80亿块,同比增幅在50%以上。合肥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均有布局,长鑫存储的崛起更是打破了国外在存储芯片领域的长期垄断,其自主研发的DRAM芯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有力推动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国产化进程。

新型显示产业同样是合肥的一张亮丽名片。

合肥是全球最大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之一,拥有京东方、维信诺等行业领军企业。京东方在合肥建设了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涵盖了从低世代到高世代的全系列产品,其技术水平和产能规模均位居全球前列。维信诺与合肥市投资平台共同出资,在合肥新站高新区开工建设全球首条搭载无金属掩膜版技术的第8.6AMOLED生产线,总投资550亿元,该生产线是全球最先进的高世代AMOLED生产线之一,进一步巩固了合肥在新型显示领域的领先地位。

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在合肥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在10月份就已超过100万辆,远超去年74.6万辆的总产量,预计全年产量将突破130万辆。这其中,比亚迪功不可没,合肥比亚迪前三季度产量达62.9万辆、增长83.4%,今年产值将超过千亿元。

此外,大众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中心落户合肥,进一步提升了合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产业影响力。众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也纷纷在合肥集聚,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整车制造到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合肥都具备了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

图片

科大讯飞AI总部,图源@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除此之外,合肥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城市、全国首批数据标注试点基地建设双重战略叠加的城市,目前已集聚了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超千家AI上下游企业。

芜湖:汽车与智能装备的摇篮

芜湖在汽车和智能装备产业方面底蕴深厚,发展势头强劲。

汽车制造业是芜湖的支柱产业之一,奇瑞汽车便是芜湖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2024年,奇瑞集团历史性地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保持了全行业唯一的新能源、燃油车、海外出口、国内市场“四赛道”全面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出口的汽车中,有近四分之一为“安徽造”。奇瑞汽车便是其中的主力军。

图片

图源“芜湖市人民政府发布”

在智能装备领域,芜湖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

201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芜湖便是重要的发展区域之一。目前,芜湖集聚了一批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均有布局。例如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3C电子、光伏等多个行业,为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马鞍山:钢铁产业的转型样本

马鞍山素有“钢城”之称,钢铁产业一直是其传统优势产业。

长期以来,马鞍山依托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起了庞大的钢铁工业体系。马钢集团作为马鞍山钢铁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全国钢铁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面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加大等挑战,马鞍山积极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在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中国宝武马钢股份特钢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们铆足干劲奋战一季度 “开门红”。人民图片网供图图/中国宝武马钢股份特钢公司生产线,图源人民图片网

一方面,马钢集团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马钢在高端钢材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生产的高强度汽车用钢、高性能电工钢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力等行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马鞍山围绕钢铁产业,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众多钢铁深加工企业在马鞍山集聚,将钢材加工成各类机械零部件、钢结构产品等,提高了钢铁产品的附加值,也降低了对单一钢铁生产环节的依赖,增强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蚌埠:玻璃产业的创新升级

蚌埠的玻璃产业历史悠久,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从原料生产、玻璃制造到玻璃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蚌埠拥有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行业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玻璃技术研发方面实力雄厚。

图/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图源新华社

在传统玻璃产业不断升级的同时,蚌埠积极布局新型玻璃材料领域。例如,蚌埠在超薄玻璃、柔性玻璃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成功研发出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其厚度仅为A4纸的1/6,该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领域。此外,蚌埠还在积极推进玻璃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如将玻璃材料应用于光伏产业,生产光伏玻璃,为蚌埠产业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滁州:家电与智能硬件产业集聚地

滁州在家电和智能硬件产业方面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家电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滁州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吸引了众多知名家电企业入驻。创维、康佳、扬子等家电品牌在滁州均设有生产基地,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滁州的家电产业涵盖了冰箱、空调、洗衣机、彩电等多个品类,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出口到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智能硬件领域,滁州也在积极布局。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滁州的家电企业不断加大智能化升级改造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家电产品。同时,滁州还吸引了一批智能硬件研发、制造企业落户,围绕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开展创新研发,逐步形成了家电与智能硬件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图/滁州家电产业基地,图源澎湃新闻

综合来看,安徽各地的优势产业发展,是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从合肥的创新产业集群,到芜湖的汽车与智能装备,再到马鞍山的钢铁转型、蚌埠的玻璃创新以及滁州的家电与智能硬件集聚,各地优势产业在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全省乃至全国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策端还在精准发力。

2023年,安徽省发布《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安徽省通用大模型主要性能保持国内领先,1+N+X生态体系初步建成,将安徽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

今年7月,安徽出台12条措施,进一步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这些措施包括“一群一策”产业诊断、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强集群人才培育供给、推动集群“智改数转”、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等。

政策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同时,更为安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安徽的产业集群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