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2.35亿收购破产人形企业!

高工人形机器人 2025-07-11 22:47

加入高工人形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3692257554,出示名片,仅限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



曾被誉为欧洲人形机器人希望的Aldebaran,在资金链断裂濒临消亡之际,迎来了东方资本的拯救。


国内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盛视科技7月1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以9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54万)成功竞得法国人形机器人Aldebaran司法清算的核心资产,并承诺将投入不超过2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35亿)用于资产整合与全球市场重启。


作为全球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先驱,Aldebaran于2008年推出的Nao机器人,曾是全球教育与科研领域的标配级工具,2014年问世的Pepper更是首个实现情绪识别的商用机器人。但因经营困局,这家拥有20年技术积淀的企业最终于今年6月进入司法清算程序。因此,这场收购也被业内视为一场“技术遗产的抢救行动”。


1.png

图源:盛视科技


图片

一次技术遗产的抢救


被抢救的Aldebaran,是曾让软银豪掷1亿美元收购,旗下人形机器人产品缔造无数高光时刻的明星企业。


根据盛视科技公告,此次Aldebaran公司拍卖的机器人相关资产包括Aldebaran公司推出的系列机器人相关技术文档、机器人产品和组件(实物资产)、商标、域名、外观设计、专利、已注册版权等。其中,机器人产品包括Nao系列机器人676台;Pepper机器人321台;Plato机器人1010台。


Nao是Aldebaran于2008年推出的首款小型双足人形机器人。其身高57厘米,重5.5公斤,全身拥有25个自由度,并配备多种先进传感器,同时支持20种语言的语音识别和对话,产品主要面向科研实验等教育领域。


2010年,Nao在上海世博会现场表演了机器人舞蹈,此后更是在全球多个科技展会和教育展览中频繁展出,凭借其可爱的外形和灵活的动作吸引了大量关注。


nao.png

Nao机器人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球超过1.5万台Nao机器人被用于教育、科研和娱乐领域,超10000所学校通过使用Nao帮助学生学习编程和机器人技术。此外,Nao还被全球50个国家的550间顶尖实验室购买作为研究工具,其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应用需求俨然很强劲。


2014年,Aldebaran再放豪举,推出以情绪识别系统开创先河的Pepper,这是一款轮式人形机器人,身高1.2米,重28公斤,全身拥有20个自由度,配备4个麦克风、2个高清摄像头和3D传感器。其情感引擎基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分析语音语调和面部表情。Pepper自诞生就被定义为是全球首款能够识别人类面部表情及感知情绪,并做出回应的人形机器人。


该机器人是Aldebaran与日本软银集团合作的成果,公开亮相后便迅速成为媒体焦点。2015年2月,Pepper首次限量发售300台,4个月后正式面向普通顾客发售,彼时上线的1000台机器人甚至创下“1分钟售罄”的记录。


截至2023年,全球超12000台Pepper被部署在零售、银行、酒店和医疗等行业,其中包括日本软银电信的门店、法国的养老院、美国多家零售商店等。


pepper.png

Pepper机器人


好光景并没持续多久。


尽管Nao和Pepper机器人在情感识别、人机交互等领域有所创新,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Pepper在商场引导时,常无法准确回答顾客询问,影响用户体验。Nao虽在科研领域有一定优势,但硬件耐久性问题如塑料外壳易碎、过热等问题影响了其在教育等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加之高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使得售价居高不下。


自2019年起,Aldebaran在财务方面不断亏损,彼时已积累高达1.5亿欧元的债务。2022年,德国联合机器人集团(URG)对其进行收购,尽管URG的出手使Aldebaran在欧洲市场短暂复苏。但公司年度亏损仍持续扩大,URG对其盈利预期降低,两年后决定停止注资。这一举措也直接导致Aldebaran现金流断裂,最终走向破产。


巨头倒下,但其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市场影响力仍不可小觑。这或许也是盛视科技出手的原因之一。公告显示,为更好地运营本次竞得资产,盛视科技将通过香港盛视在法国设立子公司,作为本次竞得资产的接收方和后续运营主体,并整合Aldebaran原有的研发和市场核心团队。


图片

收购动因何在?


拆解盛视科技的收购动因,大致可分为三点:补齐人形机器人技术拼图、场景落地的协同效应、全球化市场突破


成立于1997年的盛视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研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于2020年在深交所上市,业务覆盖智慧口岸、智能交通、智慧机场及智慧城市管理等领域,也是国内最早进入口岸领域的企业之一。


公告指出,盛视科技把人形机器人列为其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同时也正加大对人形机器人的投入,并取得一定突破。


无法忽视的一点是,尽管盛视科技此前已在机器人领域积累多年,并在步态控制、双臂协同、视觉SLAM上完成验证,但其缺少成熟整机平台与品牌可信度。拥有20年人形机器人技术沉淀的Aldebaran,旗下无论是面向教育科研领域的Nao,还是注重情感交互的Pepper,都拥有成熟的运动控制算法、情感识别系统以及多模态传感器技术。


收购可直接获取其核心专利,并把Aldebaran的硬件平台嫁接到盛视科技的AI大脑,形成“1+1>2”的协同,实现“短平快”的技术拼图补齐。


其次,由于Aldebaran破产清算及债务捆绑风险,此次竞拍Aldebaran核心资产花费为90万欧元,但却换来Aldebaran在全球70多个国家及地区教育、零售、医疗场景的品牌认知和渠道。而盛视科技此前业务集中于中东、亚洲等口岸场景,此次收购可快速建立欧美本地化运营体系。


同时,通过法国子公司这一运营主体,盛视科技既可规避欧美技术出口管制,又能以本土化身份快速进入欧美ToB或ToG市场,为其智慧口岸、机场、园区解决方案出海铺路。这一收购举措,相当于让盛视科技低成本获得欧美“桥头堡”。


第三点,盛视科技考量的应是场景落地的协同效应。


盛视科技强项在于AI大模型、园区及口岸等复杂场景解决方案,目前已推出了包括室内及室外巡检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车底查验机器人、协运机器人等系列产品,并在口岸场景落地应用,但缺乏消费级机器人产品经验。Aldebaran的ToC基因与盛视的ToB能力结合,可加速人形机器人在教育、商业服务等新场景渗透,同时也强化原有口岸场景的机器人交互能力。


若还有第四点原因,或许也和供应链降本相关。


Aldebaran过去因欧洲高昂的制造成本,导致售价拉高,Nao机器人售价高达10000欧元,Pepper售价则在1790美元左右,且每月需缴纳订阅费进行更新和维护,每月的订阅费用约为442美元。机器人业务因此亏损不断。


在这方面,盛视科技背靠珠三角供应链,BOM成本下降的机会及空间相对更大,若能实现,也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商用落地扫清一大障碍。


图片

小结


盛视科技此次收购,本质是以极低成本获取成熟技术平台与全球化跳板。Aldebaran曾凭借Nao和Pepper两款标杆产品引领教育科研与商用机器人市场,却因产品缺陷、成本失控及经营乏力深陷债务泥潭,最终沦为资本弃子。盛视科技此次出手,实为一次精准的技术与市场套利。


但这场收购远非稳赚。


Aldebaran的濒死已暴露出其人形产品的硬伤,交互鸡肋、硬件脆弱等问题仍需技术攻坚;盛视科技能否顺利整合法国研发团队与珠三角供应链的协同效率,仍旧存疑;同时还需警惕Aldebaran原有债务风险,以及大众对其品牌信任度折损。


若盛视科技无法在2.35亿的后续投入中完成对产品的迭代进化,此次“捡漏”恐成“接盘”。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6月中外人形机器人新品全览
【探源计划·上海站】他们说“人形量产元年”还没到
稚晖君“收购”上市:跑赢宇树之后,人形还没落地
魔法原子推出高动态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
1亿多美金入账!清华系人形创企,估值飙升至10亿美元
6月人形融资|产业协同持续深化,陪伴教育赛道成资本新欢
图片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