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山东正全力布局“天空之城”,以“硬科技+真需求”为核心,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低空产业生态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联合发布《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加速低空产业集聚发展。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 目前,山东省拥有经营性无人机企业1400余家,居全国第3位;培育低空装备制造企业400余家,涵盖工业级无人机、通航飞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全产业链。济南、青岛、滨州等地已形成特色产业园区,如济南“通航+改装”一体化基地、滨州工业级无人机集聚区等,吸引亿航智能、成都纵横等头部企业入驻。 创新驱动,关键技术突破 山东聚焦低空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在工业无人机续航、载重及复杂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参与eVTOL国际标准制定。同时,山东将举办首届低空装备产业链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技术产业化。 场景应用全国示范,低空物流、医疗救援成亮点 山东已落地50个重点产品和30个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海岛低空物流:青岛灵山岛实现鲜活海鲜“10分钟即达”,较传统水运效率提升3倍; 医疗急救:无人机血液配送、危重早产儿空中转运等应用,大幅提升救援效率; 城市治理:无人机巡查违章建筑、交通监测等,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全国领先,构建“三张网”保障体系 山东已建成无人机起降平台524个、低空飞行营地9个,并部署4100余套通信导航设施,实现重点空域全覆盖。未来将重点打造: 1. 起降设施网:年内新增5个枢纽型、10个中心型起降场,实现“运通融合”; 2. 低空保障网: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控体系,确保飞行安全; 3. 低空智联网:实现飞行“一键申报、随报随批”,降低运营成本。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茂庆表示,山东将坚持“以用促产、以用兴业”,持续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力争打造全国低空经济标杆省份,让“智能送快递、空中看景区、云端管城市”成为齐鲁新名片。 搜集、整理、编辑:张梓桐,责任编辑:张璐商务推广、资讯发布、人物访谈、产品展示,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