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懂车(id:idongche),懂车更懂你!
作者:肖鱼;转载请带以上信息视为自动授权
如果不是最近的新闻,可能大家都没有意识到,“铅”这个字的分量到底有多重。
很多90后、00后车主,可能在加油的时候,都碰到过这样迷惑,你的油箱盖上,用醒目的大字写着,请加注92/95或更高的无铅汽油,标号好理解,为什么要强调“无铅”。

原因很简单,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时间,人类广泛使用含铅的汽油,最终导致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和集体中毒事件,到21世纪才逐步将其淘汰。而新车已经换装了无法适应含铅汽油的引擎,为什么防止你去什么偏远地区、落后国家时加到含铅汽油,必须提一嘴。
早期的汽车,普遍面临一个效率问题,每当工程师试图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来获得更高的经济性和动力时,就会被“爆震”问题迎头痛击。爆震本质是异常燃烧现象,常规燃烧是火花塞点燃火焰向外扩散,而爆震是末端混合气自燃形成冲击波,轻则导致动力波动、发动机异响,重则损坏机械部件。

工程师很快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不出在发动机上,而是燃料,只要使用添加剂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提高标号,就能减少爆震。
1920年,美国著名化学家小托马斯·米基利发现,在汽油中添加四乙基铅是一个几乎完美解决方案,不仅能提高辛烷值,还能够长期保存,而不是像添加酒精那样容易变质,铅本身也是一种产量极大的矿物,几乎不愁货源,且非常廉价。

而米基利任职的公司,名叫,通用汽车。资本获得这项技术之后,迅速与美国的石化巨头联手推广,我造使用含铅汽油的车,你去造含铅汽油,在之后十多年里,美国市场完全被含铅汽油占领,它甚至一度被视为黑科技,因为使用它车动力贼猛又省油。全球其它国家,也纷纷引进这项发明,到二战后,含铅汽油已经彻底统治地球。

这种燃料高歌猛进的同时,一场大祸也在酝酿之中。1924年,美国石油巨头标准石油公司旗下的一家炼油厂,出现了怪病,多位工人神志恍惚,莫名其妙发狂,随后就是无法控制的抽搐,有5人在送医后死亡,而其余病人被医生诊断为,铅中毒。

于是,一些专家和媒体,迅速将矛头指向了含铅汽油,合理怀疑其安全性,车企和石化巨头们也做出了应对,他们资助了另一群科学家,让这些人抛出含铅汽油“绝对安全”的结论,声称工人中毒只是因为设备故障,产品在汽车中燃烧之后,并不会有铅排出,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这属于撒了个弥天大谎,因为只要抽取一点尾气样本就能知道,汽油燃烧后,汽油燃烧时,四乙基铅会分解为铅的氧化物,其中80%~95%会以颗粒物形式排放到大气中,随后又被人吸入。而当时的专家,要么被资本收买,要么畏惧如日中天的汽车/石油巨头,竟然无人敢说出真相。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儿童铅中毒率已经高达80%以上,其平均血铅浓度是19世纪平均值的5倍。而铅,不仅会毒害各个器官,还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且不可逆,在含铅汽油推广后,美国人的智商出现明显的下滑,在1966年~1970年和1971年~1975年的样本中,IQ平均降低了7.4。
而出手拯救世界的,竟然是一个跟化学和环保压根不相关的地质学家,记住这个人的名字,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

帕特森在实验室研究古代底层以及陨石的样本,常常会发现,其中的铅含量莫名其妙升高,他对此非常苦恼,不断尝试排除干扰,最后发现,只要不接触外界空气,铅含量就不会异常,也就是说,大气中存在着巨量的铅,随后他在世界各地奔波收集数据,发现地表和水面的含量极高,于是他开始怀疑,铅污染是现代人造成的,而唯一有可能造成大规模污染的嫌疑犯,就是汽油。
帕特森公布自己的结论后,瞬间激怒了汽车/石油巨头,他们发动学界围攻帕特森,并且向研究机构施压,要求开除掉这个敢说实话的人。

帕特森也愤慨于资本的不当人,选择硬刚到底,他花了十余年时间,跑遍全球,挖掘古代的地层出来分析,还到南极钻孔抽取冰芯,以获得万年前的空气样本,他甚至还研究了一批木乃伊,看古人体内有没有铅。最后,令人震惊的数据出现了,20世纪70年代的大气,铅含量是远古的200倍,而当时美国人的血铅浓度,是老祖宗的50倍。
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含铅汽油的致命缺陷终于瞒不住了,迫于公众的压力,1975年,美国强制汽车配备能够降低铅排放的催化器,并开始逐步淘汰含铅汽油。其它国家也相继出台对应政策,1986年,日本全面禁止含铅汽油;2000年,我国宣布停用含铅汽油;2001年,欧盟宣布彻底淘汰含铅汽油。

2021年8月30日,随着最后一个供应有铅汽油的国家阿尔及利亚,全面转换为无铅汽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有铅汽油正式走入历史,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污染事件之一,画上了句号。
只剩下油箱盖上那句过时的警告,向人们诉说着,交通领域曾经发生过一场影响几代人的悲剧。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标星,容易错过我们推送,也无法看到封面图片。还请点击星标🌟“懂车”,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我们期待与你的每一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