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丨2025年中国AI眼镜行业研究报告

AI芯天下 2025-07-13 20:30

·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业

欢迎各位客官关注、转发






前言
2025年,在人工智能与空间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浪潮下,中国AI眼镜行业持续突破创新边界,在医疗、工业、消费级场景呈现高质量、多极化发展态势和高速发展的状态。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AI眼镜是集成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可穿戴设备,以AI属性为核心,结合音频、摄像、显示等功能,可通过语音、手势等多模态交互提升用户效率与体验。


根据功能不同,分为AI音频眼镜(侧重语音交互与音频功能,价格约千元,重量35g左右)、AI拍摄眼镜(配备摄像头与图像处理单元,适用于直播等场景,价格较高)、AI显示眼镜(融合AR技术,实现虚实叠加,技术门槛高且价格昂贵)。


行业发展历经技术积累期(2010年前)、概念试验期(2010-2014年)、B端开拓期(2015-2019年),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2020年至今),国内外市场同步推进,C端应用占比提升。


政策层面,国家及地方多项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发展;经济上,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为市场提供基础;社会层面,7亿近视人口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需求;技术上,大模型、5G、光学显示等技术成熟推动产业创新。


产业链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芯片、光学模组等)、中游整机厂商(如雷鸟创新、李未可、Rokid等)及下游B端(工业、医疗等)与C端(工作、娱乐等)场景。头部厂商通过技术自研、生态整合布局市场,例如雷鸟创新聚焦消费级AR眼镜,李未可深耕AI+AR科技潮牌。


消费者方面,调研显示31-40岁男性为主要用户群体,偏好2000-3000元价位产品,关注功能、外观及生态。已购用户复购与推荐意愿强,兴趣客则顾虑价格与隐私,易被产品迭代和性价比吸引。


未来,行业将向技术迭代(硬件性能突破、国产化替代)、场景拓展(C端高频场景渗透)、零售整合(线上线下融合)及生态协同(跨界合作)方向发展,预计2028年全球出货量达2600万台,中国成为核心增长市场。


以下是《2025年中国AI眼镜行业研究报告》部分内容:


公众号后台回复《2025年中国AI眼镜行业研究报告》,即可获得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END


推荐阅读: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勾搭:
18948782064

请务必注明:

「姓名 + 公司 + 合作需求」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