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美格智能(002881.SZ)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谋求“A+H”上市,以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美格智能是无线通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提供常规智能模组、高算力智能模组和数传模组三大核心产品,主要应用在泛物联网、智能网联车、无线宽带等领域。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是美格智能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比超过41.5%。
过去几年,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美格智能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快速增长。到2024年,美格智能营业收入29.4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达到1.3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亮眼的成绩背后,美格智能还面临着毛利率下滑、大客户依赖加剧、应收账款等困局。比如2024年,美格智能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各项业绩指标均实现了增长,但其毛利率却减少了1.9%至16.5%,低于移远通信(17.61%)、广和通(19.42%)等同行公司。
另外,在整车EE架构升级的大趋势下,汽车无线通信方案进入了性价比提升阶段,带动车载模组往集成一体化的智能模组方向演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除了美格智能之外,移远通信、广和通等厂商纷纷加大智能模组的研发投入,市场竞争也在逐步趋于白热化。
如此,美格智能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智能网联汽车贡献四成收入
财报显示,2022年-2024年,美格智能的营收分别为23.06亿元、21.47亿元及29.4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元、6260.9万元及1.34亿元,毛利率分别是17.6%、18.4%、16.5%。

可以看到,2023年美格智能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虽然2024年恢复了增长态势,但毛利率却出现了下滑。对此,美格智能表示,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智能网联车用常规智能模组及解决方案销售比例减少所致,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应用在智能网联车的4G数传模组的毛利率也出现了下降。
按照应用场景来看,美格智能的泛物联网业务、无线宽带业务占其营收的比重在逐年缩窄,而来自智能网联汽车业务的营收占比正在不断提升。到2024年,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美格智能第一大应用领域,收入占比达到41.5%。

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美格智能来自智能网联车的收入分别为3.42亿元、5.94亿元、12.21亿元,收入占比从14.8%跃升至41.5%;来自泛物联网的收入分别为10.04亿元、9.71亿元、10.51亿元,收入占比从43.6%下降至35.7%;来自无线宽带领域的收入则呈现下滑趋势,从8.81亿元降至5.37亿元,收入占比从38.2%降至18.3%。
具体按照不同产品的收入来看,美格智能核心产品主要包含数传模组、常规智能模组和高算力智能模组,2024年毛利率均出现了下滑。
其中,数传模组主要负责数据传输,专注于安全和高吞吐量的数据交换,目前4G和5G模组是市场主流。财报显示,2022年-2024年,美格智能数传模组及解决方案收入分别是12.71亿元、8.31亿元、9.58亿元,毛利率从17%下降至12.9%。
而智能模组是在传统无线通信模组的基础上,集成应用处理器(CPU)、操作系统和开放式开发环境的硬件模组,赋予了终端设备在本地实现数据处理、图像渲染等边缘智能功能。美格智能将智能模组分为常规智能模组和高算力智能模组两大类,常规智能模组及解决方案(算力小于8TOPS)收入分别是9.22亿元、8.98亿元、8.33亿元,收入呈现了下滑趋势,同时毛利率也由2023年的21.6%下滑至18.7%。

而高算力智能模组及解决方案(算力≥8TOPS)收入分别是3505.5万元、3.2亿元、10.18亿元,收入在2024年出现了翻倍增长,但毛利率同样在2024年出现了下滑,由21.9%下滑至18.3%。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了解,国内无线通信模组厂商的经营模式,大多数都是通过向海外厂商采购基带芯片、存储芯片及其他半导体元器件等原材料,然后再以特定的封装形式集成在一起销售。因此,国内车载通信模组厂商普遍存在芯片等直接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比高企、毛利率低下的困局,很难做到成本的持续下降。
美格智能也不例外,2022年-2024年,美格智能原材料成本分别占销售成本的91.3%、92.3%、92.8%,占比异常高企。对此,美格智能也表示,原材料价格一旦涨价,公司的利润率将会下降。
客户高度集中,背后隐忧凸显
近两年,车载通信模组赛道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窗口期。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车联网前装标配1935.17万辆,同比增长17.1%,前装搭载率达到84.43%。其中5G车联网交付348.69万辆(含选装),同比增长100.73%;
到2025年1-5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5G车联网交付新车195.31万辆(含选装),继续保持着高增长态势(同比增长接近100%),搭载率突破20%。
可以看到,4G无线通信模组市场增长已经放缓,而5G通信模组进入了高速增长周期。但值得注意的是,车载通信模组市场价格战也在激烈进行中,不少企业的毛利率出现了下滑,盈利能力备受挑战。

财报显示,2024年,美格智能常规智能模组、高算力智能模组的平均售价均出现了下滑。比如常规智能模组由360.4元下滑至330.4元,高算力智能模组则从1169.8元下滑至1017.5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格智能的客户结构呈现出高度集中化趋势,特别是在智能网联车领域,这既是机遇也是风险。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美格智能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7.01亿元、8.47亿元及13.88亿元,占比从30.4%攀升至47.2%。其中,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则从8.3%跃升至32.5%,客户集中度显著提高。
高度依赖单一大客户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一方面,伴随着客户集中度的提高,美格智能的应收账款也出现了急剧攀升。报告期内,美格智能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从4.2亿元增长至10.16亿元,平均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从58.7天延长至104.0天,几乎翻倍。
另一方面,持续攀升的应收账款以及研发投入,直接导致了美格智能现金流的承压。2023年、2024年,美格智能连续两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分别是-3131.3万元、-1.3亿元,处于净流出状态。同时,截止2024年末,美格智能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2亿元,存在计息银行借款3.53亿元。
此外,美格智能还存在供应链集中度较高的问题。报告期,美格智能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额分别为11.60亿元、9.62亿元和17.21亿元,占其各年采购总额的57.8%、53.3%和63.8%;其中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比例达到37.6%、26.5%和34.1%。
美格智能坦言,其无法保证EMS供应商不会因原材料短缺、生产设施停工或自然灾害等因素而提高服务价格、交付有缺陷的产品、出现产品交付延迟或短缺或停止运营,供应商的业务状况、流动性及偿付能力都可能对其业务产生影响。
当前,AI大模型正在加速上车,智能网联汽车对于车载通信模组也提出了更高的算力要求,以支持AI大模型在端侧的部署。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美格智能、移远通信等厂商都推出了48TOPS高算力智能座舱模组,支持多种市场主流AI大模型在端侧的落地部署。
这也意味着,围绕车载通信模组的新一轮市场“抢位战”已经打响。业内人士表示,在整车EE架构升级的大背景下,无线通信模组厂商不仅需要提供连接能力,还需要具备系统集成、异构算力部署以及软件适配等综合技术能力,这也将带动市场进入残酷的洗牌阶段。
很显然,面向未来的车载市场,美格智能依然需要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美格智能也坦言,公司一直对研发活动进行大量投资,这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也可能不会产生公司预期实现的结果。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