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宇树联手吃下1.24亿人形商业订单!

高工人形机器人 2025-07-14 22:26

加入高工人形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3692257554,出示名片,仅限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



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大商单落地。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近日公布2025年-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中标结果,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联手斩获总价1.24亿元订单


其中,智元机器人以7800万元(含税)中标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包,宇树科技则以4605万元(含税)拿下小尺寸人形机器人、算力背包及五指灵巧手组合包。


1.jpg

图源: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


追溯起来,两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与通信巨头的合作早有伏笔。


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曾任华为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主导计算产品线技术迭代,其团队深谙通信业需求;宇树科技在最新完成的C轮融资中,中国移动旗下基金正是其领投方之一。而早在今年2月,中国移动就宣布成立中国移动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把人形机器人视为重点发展方向,并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运营商


当资本市场还在争论人形机器人是“下一个风口”还是“长期泡沫”时,中国移动不仅抛出真金白银的订单,更在招标中明确要求“代工服务”,首次将人形机器人纳入央企规模化采购清单。本次中标的1.24亿订单,是目前国内已知公开的最大单笔人形机器人商业采购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此次招标,意味着该类前沿科技产品在大型央企主导的通信、运维乃至更广泛服务场景中,正加速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部署。


图片

人形机器人仍靠表演、展览输血


2025年被业内普遍视为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元年。在一片“百家争鸣”中,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以截然不同的路径冲到了最前列:前者高举高打,以“大脑+小脑+本体”全栈自研迅速实现从0到1000台的跨越;后者则凭借“价格屠夫”打法,把四足机器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人形赛道,并率先实现年度盈利。


目前,智元机器人旗下主要有三条产品线,分别为远征、精灵和灵犀。


远征系列是全尺寸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具有较高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其中,远征A1是智元机器人发布的首款人形机器人,A2系列则是去年8月发布的迭代产品,该系列主要面向工业、展厅讲解等场景。


精灵系列是通用具身操作的轮式双臂机器人,主要用于一些需要快速移动和操作的工业或服务场景中;灵犀系列则是半尺寸人形机器人,主打交互服务、科研教育。今年5月,智元机器人宣布旗下人形机器人灵犀X2正式开启商业化进程,并面向全社会招募合作伙伴。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全尺寸的H1,以及小尺寸的G1,前者为今年春晚登台的“扭秧歌”机器人,后者凭借拳击、舞蹈等出圈,也是此次中标的人形产品。


而在资本化布局方面,双方皆有意“上市”。


智元机器人前不久宣布拟斥资21亿元,通过“协议转让+要约收购”拿下上纬新材63.62%股权,交易完成后,智元将正式控盘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宇树科技于今年6月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20亿元。据多家媒体报道,其后续有计划于科创板IPO。


智元和宇树科技的上位,也在宣告一个现实:人形机器人的竞赛正从PPT路演,进入量产交付的肉搏阶段。但烈火烹油景象之下,人形机器人真的准备好了吗?


根据高工人形机器人近期对本体企业的走访调研,即便是目前已实现小批量落地应用的人形企业,其机器人业务仍靠文旅、表演等场景输血。


一方面,当前人形机器人运动与操作精度,以及场景泛化能力有限。主流人形机器人自由度普遍低于25个,大多只能完成规定套路的行走、挥手、舞蹈等动作,而家庭等场景非结构化变量较多,机器人难以处理规模落地。部署在“流程固定、边界清晰”的导览、表演等场景,可避免机器人技术短板暴露。


另一方面,器人在行星滚柱丝杠、空心杯电机、高功率密度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的成本仍居高不下,而导览、表演场景往往由政企买单,或者有科研预算或一次性活动经费,成为目前“高成本可接受”的孤岛市场。且景区、科技馆、商场节庆活动需要吸睛点,人形机器人的导览及讲解带来的赛博体验,体验自带流量,主办方愿意为“曝光”买单。


总的来说,导览、表演等方向不是人形机器人最优的场景,但算是当下“技术—成本—需求”三个因素约束下的最优解。随着本体成本下降、AI泛化能力提升,以及工业、家庭等场景需求被逐步验证,人形机器人才会真正走向生产生活的深水区。


图片

谁在拿订单?


2025年的赛点不再是“谁能造出人形”,而是“谁能先让机器人离开PPT真正赚钱”,终局远未到来,但座次正在清晰。从各家已公布的信息来看,除了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国内已有不少人形企业手握订单。


 优必选科技 


7月13日,优必选科技宣布,其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天工行者”在手订单已达百台。其中,超60%为中、高配版本,预计2025年仅教育科研领域的天工行者交付量将超过300台 。此外,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如Walker S1、Walker S2)及商用人形机器人(如Walker C)也收获大量订单,Walker S系列已收获超500台意向订单,预计2025年实现交付几百台,2026年交付量有望达数千台,部分已用于汽车制造和商用接待环节 。


 香港仔机器人 


7月,香港仔机器人与通宏护卫有限公司签署采购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通宏护卫将向香港仔机器人采购具身智能安保机器人的数量不少于1000台,首批采购预计为50-100台具身智能安保机器人,后续将以每批次100台的规模陆续交付。资料显示,香港仔机器人由港仔机器人与达闼联合成立,其中,港仔机器人持股51%,余下49%股权由达闼持有。


 数字华夏 


7月,数字华夏方面确认,仅星行侠系列人形机器人已签下超500台的确定订单。而在6月,官方也对外披露,今年以来公司累计拿下数亿元订单,对应整机数量上千台(涵盖夏起、夏澜及星行侠三大系列)。据悉,数字华夏2024年全年交付数十台机器人,主要用于验证场景,2025年目标交付1000台左右,目前处于小规模交付爬坡阶段,公司正在深圳、南京同步建设工厂流水线以解决产能瓶颈。


 松延动力 


6月,松延动力宣布其N2双足人形机器人订单突破2000台,总合同金额超1亿元。在今年4月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比赛中,N2以3.5m/s速度、连续空翻等技术斩获银牌,带动市场需求激增,单月新增订单超1000台,其客户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和文旅企业。据官方介绍,2025年下半年将重点做好生产和交付,将订单额转化为确定收入,2026年目标交付量达万台。


 卓益得 


6月,卓益得人形机器人“行者二号”在京东商城正式上线,上线当晚即产生首批订单,官方称目前正在准备产能交付阶段。据悉,公司目前已具备“小批量量产”能力,但尚未对外公布具体产能数字,按照规划,2025年将实现万台级交付。


 伟景智能 


5月,伟景智能宣布其人形机器人(晓唯系列)总出货量已突破1500台,今年销量将再创新高。目前,其人形机器人已应用于苹果园、西红柿等农业采摘场景。根据其规划,将于5月起小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300-500台。


 众擎机器人 


众擎机器人方面表示,2025年以来收到大量确定订单和意向订单,公司计划按小批量方式实现1000台人形机器人交付。其中,开源人形机器人PM01于今年第二季度启动首批交付。面向科研教育版的SA01在今年一月时,订单与交付已破百台。


 傅利叶智能 


截至2025一季度,傅利叶各类机器人(含康复、人形等)累计已交付超1万台。其中,双足人形机器人已交付百余台,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为300台。公司去年9月发布的GR-2 已开放批量订购,主要面向科研教育、导览接待、医疗康复、工业实训等多场景,订单客户以高校、医院、4S店为主。今年3月发布的开源人形机器人Fourier N1已同步上线,预售启动后两周内新增意向订单超百台。


 墨甲机器人 


4月,由奇瑞与AiMOGA团队联合研发的墨甲人形机器人,完成首批220台全球批量交付,首批交付主要面向汽车4S店场景,用于迎宾、车型讲解和销售辅助,已在马来西亚等地的4S店实际部署。7月初,墨甲机器人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市场招商会,面向全国招募经销商,预计9月底正式在国内发布,面向经销商及个人消费者销售。


 乐聚机器人 


2024年,乐聚机器人已实现交付人形机器人100台。据报道,今年一季度,乐聚机器人订单量同比增长200%,交付近300台,预计2025年总交付量将达千台级别,订单已排至第二季度甚至更晚。已经从生产线下线的“夸父”,主要应用于科研教育、展厅导览、工业场景等场景,同时出口美国、中东、欧洲等地。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6月中外人形机器人新品全览
【探源计划·上海站】他们说“人形量产元年”还没到
稚晖君“收购”上市:跑赢宇树之后,人形还没落地
魔法原子推出高动态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
1亿多美金入账!清华系人形创企,估值飙升至10亿美元
6月人形融资|产业协同持续深化,陪伴教育赛道成资本新欢
图片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