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合·行业解码】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解析

创新赋智 2025-07-15 15:41

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通过聚焦“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场景牵引”的全链条发展路径,有望在2027年实现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西部高地。本报告围绕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的产业链、产值规模、龙头企业、场景应用及区域分布进行系统分析,解析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本报告意在与行业相关人员探讨交流,报告内容严禁用于任何商业行为。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成都市经信局官方发布、赛迪顾问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及公开媒体报道,数据采集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15日。


PART 01


产业规模与增长态势


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引擎。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较上年增长2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占全国AI产业总规模的比重提升至6.5%。作为省内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承载地,成都市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79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双千突破”——产业规模破千亿、企业数量破千家,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二方阵、西部第一。

(表示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关键指标对比(2024年)

从产业梯队建设成效看,四川省已形成 “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协同发展的企业生态。截至2024年底,全省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万家、瞪羚企业312家,其中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占比超过15%。技术转化效率显著提升,全省科技成果登记量达491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33.6%,为人工智能产业化提供了强劲动力。

(图示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品发布会

未来三年增长路径已明确锚定。根据《四川省“十四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设定的目标,到2025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5000亿元以上。成都作为省内核心引擎,则计划在2025年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1300亿元,增速超30%,进一步巩固其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地位。


PART 02


产业链全景分析


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已构建起 “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 的完整产业链生态,各环节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特征与竞争优势。

(表示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核心环节布局与代表产品

2.1 基础层:算力与硬件双轮驱动

2.2 技术层:算法模型与创新平台并进

2.3 应用层:场景驱动与产品创新融合

四川省人工智能应用层发展呈现场景多元化、产品爆款化的特征,尤其在机器人、智慧医疗、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成果显著。


PART 03


龙头企业梯队与竞争优势


四川省人工智能企业已形成 “全国百强引领+特色领域专精” 的双层发展梯队,在多个细分领域建立起全国性影响力。

3.1 全国百强企业集群

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5人工智能企业综合实力TOP100”榜单中,成都5家企业上榜,上榜数量排名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传统科技强市。具体上榜企业包括:

(图示2025人工智能企业综合实力TOP100

3.2 特色领域创新型企业

除百强企业外,四川省还培育了一批在机器人、核医疗、低空经济等特色领域具备创新突破能力的高成长企业:


PART 04


场景应用深度与特色领域


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出 “以场景牵引技术、以应用驱动创新” 的鲜明特征,在应急管理、智慧医疗、低空经济等领域形成全国示范。

4.1 应急管理智能化应用

四川省创新性地构建了 “政府场景发布-企业揭榜攻关” 的应急管理智能化推进机制:

4.2 智慧医疗融合创新

四川在核医疗AI、养老机器人领域形成全国性示范应用:

4.3 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

四川在无人机应用、卫星互联网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


PART 05


区域集聚格局与全国坐标


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 “一核引领、多区协同” 的空间发展格局,并在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

5.1 省内区域布局特征

5.2 全国坐标系定位

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在全国版图中具有独特定位和差异化优势:

(图示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布局与重点领域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人工智能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