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600余家单位、2000余架无人机参与!应急管理部:建立重大灾害社会力量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

通航圈 2025-07-15 21:35
▌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给【通航圈】点个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错过更多精彩* 
加星标方法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7月15日,应急管理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情况,介绍防汛救灾、灾害监测预警、规范安全生产执法等有关工作进展,回应媒体关注问题。会上,应急管理部监测防火司司长杨旭东介绍,近些年来,应急管理部立足于“全灾种、大应急”,不断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既借助新技术、又用好“老把式”,确保预警到重点地区、叫应到重点人群、应用到关键场景,为避灾避险、应急准备争取更多的时间“窗口期”,为风险评估、抢险救援提供可靠的“全景图”。其中,在加强遥感监测方面,建立重大灾害社会力量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目前已有600余家单位、2000余架无人机参与,基本形成中东部地区2-6小时、西部偏远地区12小时以内应急响应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民、商等卫星资源优势,完善卫星遥感应急监测机制,为险情灾情研判、失联人员搜救、救援队伍作业提供支撑。

会上还介绍,国家防总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切实加强统筹协调,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开展防汛救灾,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强化转移避险和救援保障方面,严格落实预警响应联动,特别是严格落实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提前果断转移危险区的人员。另外,4万多名抢险救援力量和翼龙无人机等装备都提前预置布防,多灾易灾边远乡村今年特别强化了保底的通讯装备,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累计出动3.8万余人次,累计营救和疏散群众1.1万余人。

来源:应急管理部。

PS:《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等已于6月27日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26日

图片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应急 无人机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