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在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新落成的飞训营地,一架绿色的“阿若拉”固定翼飞机完成往返贵阳市白云区的试飞,标志着贵州低空经济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作为全国首个将低空经济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的省份,贵州正以“山地特色+空域改革”双轮驱动,构建覆盖研发制造、场景应用、基础设施的全产业链生态,力争到2027年实现总产值600亿元。政策引领:三年行动方案锚定千亿目标 2025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并发布《贵州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以贵阳贵安、安顺为产业核心,规划打造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集群,同步建设低空智联基础设施网络,力争到2027年实现有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时长2万小时、无人驾驶航空器120万小时,构建“低空+旅游”“低空+物流”“低空+应急”等20个以上特色应用场景。 为破解空域管理瓶颈,贵州率先开展低空空域分类划设,建立军地民协同管理机制,划定山地物流走廊、应急救援通道等专属空域。贵阳市已建成全省首个低空一体化监管服务平台,实现飞行计划申报、航路规划、安全监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产业集聚: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协同” 在贵阳高新区,贵州帝一无人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凭借续航突破120分钟的农业无人机,半年销量超130台,带动区域无人机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45%。安顺经开区则依托航空产业城基础,形成覆盖飞机总装、零部件研制、飞行保障的完整链条,贵州通用航空“自由莺Z600型系列飞机”已进入适航审定阶段。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发动机集群:贵阳、安顺聚集12家航空发动机企业,突破精密铸锻件核心技术;新材料基地:铜镁铝基电子电池项目落地,推动聚合物固态电池在eVTOL领域应用;数字技术装备:北斗导航、5G-A通感一体技术赋能低空飞行器智能化升级。2025年3月,贵阳贵安低空经济产业发布会签约20个项目,意向金额达105.5亿元,涵盖制造、应用、基建全领域。场景创新:山地经济插上“低空翅膀” 贵州以“地无三尺平”的地形劣势倒逼应用场景创新,形成五大标杆领域:物流运输:镇宁蜂糖李通过无人机15分钟直达交易市场,时效提升8倍;普定县石漠化山区120架无人机同步吊运光伏板,效率提升10倍。医疗救援:贵州省人民医院开通低空药品配送航线,无人机跨峡谷运送急救物资,响应时间缩短70%。文旅融合:黄果树瀑布景区开通全国首条瀑布景观区eVTOL观光航线,黔东南州推出“景景串飞”低空旅游网络,覆盖梵净山、西江千户苗寨等7大5A级景区。农业植保:无人机喷洒石硫合剂覆盖3000亩果园,成本降低60%;铜仁市水稻种植基地实现肥料精准投放,亩均增产15%。应急保障:榕江县洪水围困区无人机空投生活物资,凯里市桥梁损毁路段建立空中补给线,彰显科技向善力量。 镇宁自治县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袁云生表示:“我们已吸引21家关联企业落户,形成涵盖制造、培训、服务的产业生态圈,未来将投入4000万元建设AS700载人飞艇游览项目。”区域协同:从“山地试验田”到“全国示范区” 贵州正构建“一核两带多点”发展格局:核心区:贵阳贵安、安顺打造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集群;协作带:遵义联动川渝低空制造产业,毕节发展高原无人机测试基地;应用圈:六盘水建设高原航空运动基地,黔南州布局低空气象监测网络。 遵义市政协调研组建议,依托40家规模以上航空航天企业,向南融入贵阳-安顺产业带,向北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形成跨区域低空经济走廊。目前,遵义已规划建设航空飞行营地和低空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航空电池、轻量化材料等细分领域。展望:低空经济重塑山地发展逻辑 随着《贵州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贵州正从“地形制约”转向“空域优势” 正如贵州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所言:“低空经济不是简单的‘向天空要空间’,而是通过技术赋能重构山地经济价值链。”从无人机植保到空中观光,从应急救援到物流配送,贵州正以“低空革命”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为全球多山地区提供可复制的“贵州方案”。搜集、整理、编辑:刘清漪,责任编辑:张璐商务推广、资讯发布、人物访谈、产品展示,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