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通用机场,一架喷涂顺丰标志的货运无人机迎着晨光升空,沿预设航线飞向苏州工业园;盐城黄海滩涂上空,新能源巡检无人机正对绵延数十公里的风电叶片进行毫米级精度检测——这些实时发生的场景,正被江苏新出台的《低空空域划设(提报)指南》重新定义飞行秩序。
立体路网破解“看得见飞不进”

“过去申请一条10公里航线要盖十几个章,现在按四级分类提报,审批时间缩短60%。”苏州某物流企业负责人在园区通航服务站告诉记者。这份由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发布的全国首个省级低空划设标准,首次构建起“三类空域+四级航线”的立体管理体系。在120米以下的W类空域,轻型无人机享有专属通道;300米以下的G类空域则如潮汐车道,根据雷达监视能力动态开放;300米以上临时空域专供试飞训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中交通管理专家分析:“这相当于给低空飞行器划分出高速路、省道和县乡道,避免农用无人机与载人eVTOL在‘十字路口’抢道。”
电子围栏守护安全红线
翻开《指南》电子地图,敏感区域防护令人印象深刻。在南京禄口机场周边,系统自动生成倾斜45度的圆锥形防护面,任何飞行器进入立即触发警报;长江大桥等重点设施上空,红黄绿三色电子围栏实时闪烁。“我们在太湖水域测试时,系统2秒内就拦截了逼近高压线的观光无人机。”无锡低空运营中心技术负责人展示着三维可视化平台。这套引入民航“障碍物限制面”标准的系统,已对全省432处高危设施建立数字档案,较传统人工巡查效率提升20倍。

苏南苏北“量体裁衣”

江苏的创新更体现在区域适配策略上:苏南创新走廊:苏州到上海的Ⅰ级主干线正在申报,未来将承载生物样本等高端物流苏中生态区:扬州依托四级航线网络,开通古运河“无人机观光走廊”苏北农业带:盐城农业植保支线使农药喷洒成本降低40%在连云港田头,农技员用平板电脑划定作业区,系统自动生成避让学校和居民区的航线。“就像手机导航避开拥堵路段,现在植保无人机也会自动绕开禁飞区。”数字农业公司技术员介绍。
军民融合探路深水区

作为东部战区驻地,江苏在军民融合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记者在镇江某协同管理平台看到,民航航班、军用训练空域和物流无人机航线在时空维度错峰运行。“临时空域申请过去要协调七八个部门,现在通过‘一站式’平台72小时批复。”东部战区空军某部参谋透露。这份被业界称为“低空交通规则”的《指南》,正在产生全国性影响。浙江、广东等地交通部门已派员考察,其首创的“分类提报”机制有望写入国家低空改革试点方案。正如省交通运输学会理事长所言:“我们不仅是在规划空域,更是在为中国低空经济搭建制度性跑道。”随着长三角首条跨省低空物流航线年内启动,江苏的探索证明:当300米以下的天空被科学点亮,这片曾经的“管制地带”终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