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具身智能大讲堂

近日,它石智航(TARS)宣布完成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加上3月底的1.2亿美元天使轮,这家2月5日才在上海徐汇注册的公司,在不到半年里把国内具身智能赛道的早期融资纪录抬到了2.42亿美元。外界最直接的疑问是:为什么?
▍投资人名单里的产业暗线
两轮资方名单本身就像一张路线图。天使轮由蓝驰创投、启明创投牵头,跟投的是线性、高瓴、联想创投等八家一线基金;天使+轮则换成美团战投领投,钧山、碧鸿、国汽投资、临港科创投、赛富、建发新兴投资等六家产业资本簇拥。
蓝驰与启明擅长在技术仍处实验室阶段时就提前押注;美团战投的出现把话题从实验室拉到真实世界——外卖履约、仓储分拣、到店服务,每一环都可能成为机器人最先大规模上岗的场景。其余产业基金分别背靠整车厂、开发区、物流与供应链,为它石智航将来把机器人送进工厂、仓库乃至社区提前锁好订单通道。
换句话说,资本不仅带来钱,还把潜在落地场景一次性配齐。
▍一支“做过量产”的豪华战队
能同时让财务资本和产业资本掏出真金白银的核心原因,是操盘的人。
CEO陈亦伦在清华读完本硕后赴密歇根读博,先后在大疆负责机器视觉、在华为车BU担任自动驾驶CTO,把ADS 1.0整套算法真正装进了极狐、问界等量产车。

首席科学家丁文超博士是首批“华为天才少年”,在复旦机器人研究院带队做出了学校第一个人形机器人。

首席架构师陈同庆博士曾任华为ADS导航部部长,主导过高精定位与多传感器融合。

董事长李震宇则是百度前智能驾驶事业群总裁,亲手把“萝卜快跑”做成全球最大Robotaxi平台。
四位核心都曾把复杂AI系统熬成硬件,再把硬件熬成大规模商用产品——这条履历在仍以demo为主的具身赛道,属于极度稀缺资源。资本相信的不是PPT,而是这支团队曾经把同样的故事在自动驾驶里跑通过一次。
▍一条“全栈”业务路线
它石智航给自己的技术定义只有一句话:构建可信赖的超级具身智能系统。拆开来是三条并行的工程线,它们共同构成这家公司的护城河。

第一条线是AWE(AI World Engine)——一个类似“具身版GPT”的世界模型,用来预测“如果我做出这个动作,物理世界会怎样变化”。和传统语言大模型不同,AWE必须同时接受视觉、触觉、力觉等多模态输入,并在毫秒级输出安全、可控的运动指令。
第二条线是Human-Centric数据引擎,用可穿戴设备直接采集真人操作时的动作、力反馈及环境变化,再通过自动化标注生成4D训练集,解决行业内“动作-环境变化”配对数据稀缺的痛点。
第三条线是模块化本体:早期自研,先把传感器、算力、执行机构的边界摸透,再收敛到可插拔、可量产的通用平台。下肢保留轮式与双足可替换接口,上肢的灵巧手仍在快速迭代,但整机的机电、热管理、安全冗余一次设计到位。
三条线合在一起,形成“数据-模型-本体”闭环,外界很难在单点突破后就能复制整套系统。
▍未来会走向哪里
它石智航内部把2025-2026年定义为“工厂验证期”。汽车柔性产线、动力电池总装、物流拣选,这三个场景对“可重复、可统计宕机率”要求最高,也是公司打算先产生现金流的突破口。
AWE 3.0的第一版模型参数预计在7B-30B之间,就能解决少数高价值任务;当Human-Centric数据引擎的标注量越过拐点,再放大模型并叠加强化学习,把宕机率降到0.1%以下,才具备向更泛化的家庭、商业服务场景扩张的资格。长期来看,公司希望把这套重投入打磨出来的系统抽象成“物理AI OS”,把抓取、移动、避障做成可调用的API,让下游场景公司像今天调用安卓API一样调用机器人能力。
到那一天,它石智航也许不再需要亲自造机器人,而是像英伟达卖芯片一样卖“机器人大脑”。
半年2.42亿美元只是门票,接下来要看AWE 3.0能不能在真实工厂里交出第一份“宕机率低于人类操作员”的成绩单。
如果做到了,具身智能的“GPT时刻”就真的来了,而它石智航也将从“明星初创”变成“基础设施供应商”。
END
往
期
精
选
科技热点
大咖观点
热点评论
新品速递

微信号|具身智能大讲堂
专注AI具身智能产业前沿话题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具身智能大讲堂】读者讨论群,共同探讨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
添加微信号(Robospeak2015)或堂博士手机号(15611695072)备注“具身茶谈”可进入交流群。
兼职作者&投稿
机器人大讲堂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如果您对撰写机器人【科技类】或【产业类】文章感兴趣,可添加微信:李鑫(13581537940,手机与微信号相同)。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朋友们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