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平台”
“打造AI定义存储技术”
“人工智能穿戴戒指”
……
7月16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未来产业科技成果对接及生态共创共建专场活动举行。活动上,发布了北京邮电大学科技成果100余项,现场路演项目约25项,集中签署合作项目30余项。这意味着,一批“北邮系”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成都,推动未来产业新赛道更多创新资源加速在蓉聚集和转化。


活动现场,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与北京邮电大学签约,北京邮电大学团队研发的全球领先智能血压监测戒指项目拟落地成都,后续还将其总部整体迁至成都。

在成果展区,该智能戒指作为展品也进行了亮相。“产品由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历经三年研发,成功突破了全球测血压领域的世界级难题。戴上戒指,就能精确测量心率、血氧、心率变异性、体温、睡眠情况等健康指标。”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老师赵学达介绍。

谈及选择成都作为产业化基地的原因,赵学达表示:“成都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软件开发方面产业链完整,同时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这些都是项目落地的重要考量因素。”
“签约后,我们将首先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开拓欧美市场,同时在国内重点开发B端市场,包括医院和养老院等应用场景。后续,我们将在成都建立生产线,初步规划日产能达1000套,并将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扩大产能规模。”赵学达说道。

“我们首创‘三维信息自适应调控的光场显示技术’,视点数提升超50倍,相邻视点串扰率从66%下降至1.25%,最终可视角度超100°。”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于迅博说道,“成果已应用于保利文化等单位的文物修复模拟、虚拟重建和数字化存档场景中,首次实现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的真三维重聚,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在于迅博看来,成都是一座开放进取的城市。“接下来,我们希望这些成果能够落地应用在成都的博物馆、商业街区,以科技创新赋能城市文旅产业发展。”他透露道,此次团队与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签订成果转化意向投资,将共同开发高性能裸眼三维光场显示系统。

“此次签约项目旨在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平台,实现低空空域和飞行器信息的数字化,目标是‘在成都空中打造立体高速公路’,从而构建城市治理新范式,实现全域低空智治与场景应用服务的融合闭环。”作为签约代表之一,中科星图首席科学家、星图智慧高级副总裁张立表示,“该项目核心是建立低空一体化管控平台。低空飞行高度低,受地面障碍物、气象和电磁环境影响大,突发性强。未来无人机应用数量庞大、随机性强,对实时海量数据核算、高效算力和先进算法支撑要求极高,底板的数据和信息服务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关键平台项目落地成都,正是看中了成都发展低空经济的综合优势,“成都在低空领域的能力非常强,同时还有强大的算力与人工智能支撑。”张立特别提到,成都拥有自己的超算中心,同时,强大的6G网络能为低空提供良好通信,量子计算则能支撑海量高效计算,成都正在布局的这些未来基础设施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抢抓未来产业机遇,成都的产业园区也在积极布局“未来”。天府软件园青城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成都高新区产业科技创新资源、锦江区商贸服务资源和都江堰市人文生态优势,积极引育未来产业,构建具有区域影响力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一年以来,已经招引落地35家企业,投资额超过85亿元,缴税超过2000万元,有效推动了合作片区城市功能和区域价值的提升,赋能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


由此可见,成都正加快推进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引聚一批未来产业领域的创新成果来蓉落地发展,塑造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
文字:邓京昆、白芳、杨梦婷、黄雪松
美编/校对:何秋霆

你“在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