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全球各类保护区仅覆盖了全球陆地食肉动物活动范围中的35%。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发现表明,原住民的土地占了这些保护区中的26%,而荒野地区和保护区——两者设立的目的通常均为明确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却分别只保护了这些范围中的16%和10%。
食肉动物物种往往会在塑造其所栖息的生态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但它们也极易受到持续不断的人为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影响。为应对这些压力,政策制定者和环保人士划定了用于物种保护的陆地保护区(PAs)以及用于保护生态系统完整的荒野地区(WAs)。
在这些区域中有些往往存在交叠现象。例如,全球约有40%的陆地保护区与原住民土地(IPLs)重叠。尽管存在这些陆地保护区、原住民土地和荒野地区,但食肉动物种类的持续减少表明,这些保护性措施可能存在空间覆盖缺口。
研究作者Erik Joaquín Torres-Romero和团队同事制作了一幅旨在将保护区、原住民土地和荒野地区与人类涉足严重程度,以及257种大型陆地食肉动物的活动范围(绘制所用数据来自IUCN红色名录)进行比较的全球地图。

图1. 全球食肉动物热点和冷点区域的特征与分布
人类活动足迹较多的地区与全球64%的食肉动物分布区相交,其总面积约为15.75亿平方公里。总而言之,研究人员发现,保护区类型的重叠导致全球仅有35%的食肉动物活动范围得到保护。
Torres-Romero等人表示:“我们的发现虽然引发了显著的担忧,但仍有一线希望。已发现的威胁并非不可克服;通过就地保护行动就有可能缓解所存在的威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扩大保护区,其目的是为了强调颁布划定更多用于物种保护区域法令的迫切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