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营销而轻产品,是网红品牌的通病,也是钟薛高社会性死亡的原因。
出品 | 新行情 作者 |杨子

直播带货救不了钟薛高,雪糕刺客迎来破产
曾经年销10亿的网红雪糕钟薛高,如今是彻底不行了。
昔日风光无限、融资融到手软的它,如今的境况颇为惨淡:线下,多家超市都没有找到钟薛高在售;线上,淘宝官方旗舰只剩下5个链接、3款雪糕,抖音店铺则已经清空,短视频更新停留在了2024年3月1日。

图源:抖音
而在非旗舰店渠道,钟薛高在多个电商平台上的售价已经跌到7、8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7月16日,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新增一则破产审查信息,申请人为上海臻料贸易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案件公告显示,因法院在执行中发现钟薛高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经债权人申请,法院中止执行,并将该案件移送本院进行破产立案审查。

图源:企查查
而此前,钟薛高旗下的多家子公司也接连被申请破产审查。
虽然对于倒闭传言,钟薛高店铺的客服回应称,“只是经营困难,公司会努力经营争取早日恢复正常。”
但综合各个方面来看,这个曾被戏称为“雪糕爱马仕”的品牌,确实已经日薄西山。
微博上,#雪糕刺客真的凉凉了#的话题也直接登上热搜第一,引发热议。

图源:微博
有的网友在话题下分享自己认为便宜又好吃的雪糕,如老冰棍、小布丁、各种甜筒等。


也有人怀念起了钟薛高的味道,感慨它这么快就倒闭了,并称自己还想买来尝尝呢。

还有的网友表示,雪糕刺客的价格背离了大众的需求,如今退场也在情理之中。

“眼看他起高楼,也看他楼塌了。”
对很多消费者来说,他们都曾目睹过钟薛高的崛起与陨落。
2018年,钟薛高在上海创立。一出生,它走的就是高端路线,名字谐音“中国雪糕”,创始人林盛还宣称自己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雪糕”。
很快,这个瓦片状的雪糕就在全网走红,不仅登上多个电商平台冰品类目的榜首,还成了诸多头部主播直播间的常客。
2019年,钟薛高的全渠道销量突破1500万支,首年销售额就突破1亿。
2020年,销量破3400万支。2021年5月至次年5月,钟薛高卖出的雪糕数量达到惊人的1.52亿根。
2021年,钟薛高的销售额还一举突破10亿元,可以说是让整个行业都感到颤抖。
当然,一同颤抖的还有消费者的钱包。
走高端路线的钟薛高,产品定价普遍超过10元,部分限量款甚至高达88元/支。
然而,这样的它却往往和一些大众雪糕一起放在冰柜里,还不进行明码标价。
消费者以为自己拿起的只是一只平平无奇的棍棒状雪糕,却需要在结账时付出几十块的高价,只能尴尬地陷入进退两难。
2022年,这种被称为“雪糕刺客”的现象终于引发大量消费者的吐槽。
消费者们开始自发地警惕、甚至抵制冰柜中那些没有价格标签、外形奇特的贵价冰品。
而钟薛高作为高价雪糕的代表,首当其冲,遭到不少声讨。
这还没完,随着争议的发酵,钟薛高“久放不化”的舆论事件又引发了公众的大量质疑。
有网友发现,钟薛高的雪糕在31度室温下放置一小时仍然没有融化,甚至有网友测试,即使拿火烤,钟薛高仍然保持半固态的形状。
尽管钟薛高也给出了回应,但这似乎并没有能够抚平消费者的疑虑。
依旧深陷舆情的钟薛高口碑滑坡,从2023年开始逐渐陨落,接连曝出员工欠薪、股权冻结等问题,销售业绩也骤然下降,再也不复从前的风光。
值得一提的是,钟薛高在出事之后,也曾尝试过各种方式自救。
例如去年,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就开启了直播卖货,表示自己要买红薯还债,并在直播间明确表示:有729名员工被拖欠薪资。

图源:微博
结果网友们并不买账,表示他卖的5斤装42.9元的红薯太贵了,讽刺其雪糕刺客当不下去,要当红薯刺客了。
图源:直播间截图
就连他把被欠薪员工的人数打在直播间背景上的操作,也被诟病是在“作秀”“搞道德绑架”。

图源:微博
此外,钟薛高还曾多次尝试培育子品牌曲线救国。先后推出定价3~12元/支的“李大橘”和3.5元/支的“Sa'Saa”雪糕品牌,以及速冻米面品牌“理象国”。

图源:钟薛高
然而,这些子品牌并未重新虏获消费者的芳心,目前在线上及线下渠道基本都已销声匿迹。

昔日网红品牌风光不再,钟薛高到底犯了什么错?
回看钟薛高的下坠之路,一切似乎都有迹可循。
近年来,消费市场越来越卷,想要在国内塑造好一个能长期发展的高端品牌,本来就不容易。
对钟薛高这个新锐选手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薄弱的品牌根基、过快的营销扩张和渠道下沉,以及危机公关的乏力,都注定了钟薛高作为网红品牌的失败。
更别说国内的雪糕市场本来就一直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几块钱一支的雪糕,才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主流。
当然,昂贵并非原罪,钟薛高的失利,并不意味着雪糕就走不了高端路线。
中研普华数据显示,高端雪糕市场仍在增长。2024年,20元以上的高端雪糕产品,占比已经从15%涨到25%,50元以上的超高端市场,年增速更是达到25%。
像哈根达斯、DQ 等价格不菲的美式冰淇淋,早就凭借产品质量和高端营销站稳了脚跟。虽然近年来有从神坛跌落的迹象,但作为高端品牌的用户心智还算稳定。
又如近年来风靡网络的Gelato(意式冰淇淋),如今已成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商场的标配。虽然价格相对较贵,但依旧广受欢迎。小红书上关于“gelato”话题浏览量甚至高达十几亿。

图源:小红书
相比之下,钟薛高的问题在于定位不够清晰,又没有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贵有所值”。
首先,钟薛高身上最被诟病的一点,莫过于其“雪糕刺客”的行径。
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你可以走高端路线,但你完全可以和哈根达斯一样明码标价,老老实实、敞敞亮亮地待在属于自己的贵价展台里。而不是混在大众雪糕的冰柜里,一边喊着高端口号、顶着高端价位,一边又试图谋求下沉消费市场,“背刺”消费者。
其次,从品牌塑造的角度来说,钟薛高也做得不够高明。
业内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是:品牌想要走高端路线,就要有附加属性。在产品过关的前提下,你要么会讲故事,要么通过其他方式提供情绪价值和社交属性,否则很难筑牢溢价的根基。
例如诞生自1921年的哈根达斯,不仅通过优质原料和严格标准,还拥有百年品牌历史,更容易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而作为新锐品牌,钟薛高走不了这个路线,就只能选择从产品原料上下功夫。
但钟薛高又似乎并没能在生产上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取信消费者。
例如当时掀起舆论热议的“厄尔瓜多粉钻”,钟薛高要卖66元一支,理由是原材料昂贵珍稀。

图源:小红书
在林盛口中,该产品的原料包括来自厄瓜多尔的粉色可可,当时只有五吨原料进口到中国,他果断拿下其中三吨;还有20年才结一次果的日本柠檬柚,每吨价格高达70万,但后来又改口说是120万。
然而,互联网时代,有过黑历史的品牌往往都经不起消费者的探查。
网友很快扒出,早在2019年,钟薛高就曾因为虚假宣传,受到过两次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显示,钟薛高涉及虚假宣传的行为包括:声称一款轻牛乳冰淇淋不加一滴水,实际含有饮用水成分;声称酿红提雪糕宣传使用特级红提,实际是散装红提;声称爱尔兰陈年干酪雪糕号称使用的首款顶级干酪,实际该干酪未获任何奖项;声称雪糕棒签是婴儿级标准,实际只是一般的生产标准…
只能说,重营销而轻产品,是网红品牌的通病,也是钟薛高的“死因”。
钟薛高的创始人林盛本就是资深广告人。在钟薛高之前,他就已经为马迭尔和中街两大雪糕品牌打造了成功的营销案例。
可虽然钟薛高能够花大功夫搞好品牌营销,堆砌网红神话,但它却忽视了品牌建设,更忽视了打造出经得住消费者考验的产品,才是品牌建设的根基。
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一款昂贵的雪糕,而是无法接受一款不仅昂贵,还营销过度、生产质量一般、品牌方态度傲慢的雪糕。
再加上现在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消费理性也在逐渐回归,空有噱头的营销就显得更加乏力。只有优秀的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才是决定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