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近日,Nordson Electronics Solutions与Powertech Technology, Inc.(PTI)联合开发的面板级封装(PLP)解决方案,以流体点胶系统的技术革新为切入点,重塑了半导体封装的工艺范式与产业逻辑。
这种基于高精度流体控制的创新方案,不仅突破了传统封装在良率、效率与可靠性层面的技术瓶颈,更通过面板级制造的规模效应,推动半导体封装向高集成、低成本、低功耗的方向深度变革,其影响已延伸至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路径与市场格局。
从工艺技术的底层逻辑来看,该方案的核心突破在于将非接触式喷射技术与动态形变补偿机制深度融合。IntelliJet喷射系统采用按需喷射阀门设计,以每秒100个流体点的高频喷射能力,在0.5–3.5mm的间隙范围内实现无Z轴移动的精准点胶,这种非接触模式彻底规避了传统针头接触导致的偏移污染问题。
更关键的是,系统通过多级压力调节与实时形变监测,构建了完整的空洞抑制体系,当510mm×515mm的大尺寸面板因热变形产生微观翘曲时,集成的传感器会动态调整点胶路径与压力,使环氧树脂类填充材料在10–20μm的窄间隙内形成无气泡的均匀填充,将空洞率控制在1%以下,由此实现99%以上的良率突破。
面板级封装的规模化生产逻辑,彻底改变了半导体封装的成本计算方式。相较于300mm晶圆7万mm²的面积,标准面板26万mm²的尺寸实现了3倍以上的芯片封装数量提升,这种几何级的面积利用率提升直接摊薄了单位封装成本。
而Nordson点胶系统±1%的材料用量控制精度,将底部填充胶的浪费率降低25%,配合无针头更换需求带来的设备维护成本下降,使PTI的PLP产线综合成本降低18%。这种成本优势在先进封装场景中尤为显著,当2.5D/3D IC与Chiplet架构需要处理硅中介层与多芯片堆叠的复杂结构时,该方案通过无空洞填充将焊点热机械可靠性提升3倍,功率循环寿命延长至传统工艺的3倍,同时兼容玻璃基板与有机基板等多元材料体系。
特别是在玻璃基板应用中,系统通过流变学优化解决了玻璃脆性导致的填充开裂风险,为HBM封装提供了新的基板选择,这种材料兼容性拓展了先进封装的技术边界。
并且Nordson与PTI的合作模式开创了设备商与OSAT企业的深度绑定范式,通过联合分销商Jetinn Global提供本地化技术支持,并在产线部署涵盖点胶、固化到检测的全流程演示单元,加速了PLP工艺的标准化进程。
从市场应用来看,该技术已在AI芯片、功率模块与汽车电子等领域实现突破。在GPU与HBM的高密度互连封装中,其高精度填充能力保障了海量数据交互的可靠性;在铜烧结贴装与底部填充的复合工艺中,为功率器件提供了更优的热管理方案;而耐高温填充胶在SiC模块的应用,则满足了汽车电子在-40℃至150℃宽温环境下的可靠性需求,这种多场景适配性推动了封装技术与终端应用的深度耦合。
小结
当面板级封装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其带来的不仅是制造规模的扩大,更是封装技术从芯片保护向性能赋能的角色跃迁,通过支持异构集成与多元材料,PLP解决方案成为AI与高性能计算芯片创新的关键支撑,这种技术赋能效应正在重构芯片设计与封装制造的协同模式。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

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