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境外芯片可能预埋“后门”

半导体封测 2025-07-21 19:55

汇集半导体行业资讯 技术前沿、发展趋势!


7月21日,国家安全部官方发布文章提醒《当心你身边的“隐形窃密通道”》


在高度数字化的当下,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已远超个人隐私范畴,不仅关乎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更直接影响国家安全的根基。而那些别有用心的设计或恶意植入的技术后门,正成为信息失泄密的重大隐患。


文中特别揭露了部分境外生产的芯片、智能设备及软件中可能存在的“技术后门”风险,指出这些隐蔽的窃密通道正严重威胁个人隐私、企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并呼吁公众提高警惕,共同构筑网络安全防线。


1.png


三类 “后门” 窃密手段需警惕


恶意自带:设备里的“内鬼”


一些境外生产的芯片、智能设备或者软件可能在设计制造阶段就被故意预埋了“后门”,厂商可以通过特定信号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如自动开启摄像头、麦克风,或命令后台自动收集指定数据并回传。


后期破解:黑暗中的“眼睛”


个别厂家为方便后期维修维护,出厂时设置了允许远程访问的“后门”。这本是售后服务功能,但如果管理不善或被第三方恶意破解,这个“后门”就会在黑暗角落窥视窃取敏感信息数据。


暗中植入:供应链中“投毒”


个别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软件更新渠道、污染开源代码库或在供应链环节篡改代码等方式,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植入“后门”,同样可以达到非法操控设备、窃取秘密的目的。


如何筑牢安全防线?


国家安全部强调,智能设备与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更关乎国家安全。公众需时刻保持警惕,提升国家安全意识,主动防范 “技术后门” 窃密风险。


文中也给出了防范建议:针对重点涉密岗位,建议采用自主可控的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从源头规避境外软硬件的 “后门” 威胁。


同时,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强化防护,例如:




制定完善的补丁更新策略;
定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更新;
常态化检查设备运行日志,及时发现异常;
实时监控网络异常流量,阻断可疑连接。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侵权欢迎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芯片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