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资本攒局,哪些初创团队将“上桌吃饭”

科技区角 2025-07-26 10:48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过往一个季度,谷歌和Meta在AI人才上的抢人大战,占据各家媒体的头版头条,尤其是关于超亿元的个人签约佣金,与其说是对行业人才的重视,倒不如说是掀桌式的行业革命,资本在持续攒局的过程。其中包括Meta、亚马逊、英伟达、Snowflake和美云服务商CoreWeave在内的大型科技公司已超越单纯招募人才的范畴,更像是各家巨头在通过收集更多技术人才棋子的方式,来完成自身核心技术的积累。而对于行业内的部分初创公司或团队,或许已经作为潜在收编目标引起各家巨头的注意,同样的另外一批长期未得到融资的初创企业可能也已准备好作为猎物入局的一刻,往往最高级的猎手会以猎物的形态入局。
近日,美国媒体机构The Information更新了最新全球AI领域收并购趋势,罗列了包括行业内相关热门企业及产品领域。根据报道,大部分初创团队自2024年初以来未拿到新一轮融资,但其中也有一部分如AI编程、视频生成技术团队在近期完成了融资。
推理计算类公司
英伟达正通过自研云服务与亚马逊、CoreWeave等企业竞争,尤其是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斥资数亿美元收购了推理计算服务商Lepton AI。该公司出租搭载英伟达AI芯片的服务器,并为客户提供AI大模型的开发服务。
同类型的优秀初创团队包括Together AI、Fireworks AI和Baseten,而他们的潜在买家包括CoreWeave、Crusoe、Lambda和Nebius等专注于AI的云服务提供商。
AI 应用开发工具类公司
同时,巨头们的另一类潜在收购目标是以Hugging Face和Anyscale等为代表的AI应用开发工具类公司。其中,Hugging Face是目前这个赛道的领先者,作为众多初创AI大模型开发者存储作品的首选平台,其私募估值在2023年的最近一次融资中达到了45亿美元,对于亚马逊这类云服务商而言,Hugging Face可能极具吸引力,该平台可通过引导开发者使用其云服务来换取云收入分成。而另外一家优秀标的Anyscale,该公司的产品可帮助企业扩展AI应用规模,其最近一次融资后的估值为13.8亿美元。
美云服务商CoreWeave在今年5月以17亿美元收购了初创团队Weights & Biases,后者开发的软件可帮助开发者轻松开发AI应用。该交易或许将助力CoreWeave与亚马逊、微软等大型云服务商展开竞争。而就在本月CoreWeave还宣布以90亿美元收购其数据中心主要的房东Core Scientific,进一步增加比赛筹码。
AI可观测性技术类公司

另外一类竞争激烈但市场前景还未明朗的AI技术领域为AI可观测性技术。AI 可观测性技术指通过外部监测(如日志、指标、追踪)理解系统内部状态的能力,在AI领域,特指对AI代理(如大语言模型)运行状态的监控能力,包括模型调用、响应延迟、成本消耗等关键指标。

业内优秀团队包括Arize AI、Arthur、Comet和ModelOp等公司,其中,Comet最后一次融资是在2021年,而Arthur自2022年后未再融资。而这类领域的公司标的,目前预测有两类潜在买家:

1、AI模型开发者:随着AI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产品bug的容错率越来越低,此类工具需求上升;

2、传统应用监控企业:如New Relic、Datadog等,其技术可迁移至AI领域。

视频生成AI初创企业,如Luma AI、Pika、HeyGen虽在去年风口上被列入收购清单,但至今未完成新一轮交易。

AI语音生成技术类公司

Meta与亚马逊近期对语音生成技术类公司的收购可能也会引发行业连锁反应。其中Meta完成了对PlayAI的收购,而亚马逊则将Bee AI收入囊中。PlayAI专注于轻量化语音模型开发,其技术可应用于Meta的智能穿戴设备与音频生成工具;而Bee AI的可穿戴设备能通过麦克风智能分析对话,他们加入亚马逊后可以强化其在语音交互领域的布局。

而OpenAI则收购了前苹果设计总监Jony Ive创立的IO,这一交易可能推动其他科技巨头加速开发AI硬件设备,或者将这类企业作为投资标的。

当前沿技术已经可以为用户提供超前的交互体验时,科技巨头们正争相布局智能硬件这一用户交互的入口。

而语音生成技术领域其他潜在标的还包括:Sesame AI,这家公司主要开发部署在手机及智能眼镜上的语音伴侣;Suki,领先的医疗语音工具,可转录医生问诊内容并生成报告,与Sesame AI不同,Suki目前已收到收购意向,但暂时明确表示不会将公司出售。

综上,目前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生态正通过各大科技巨头的资本入局进行产业革新。不管是从针对性的地缘产业封锁,还是人才及团队的资本博弈,AI的全球蛋糕将做多大、如何划分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确定的是华人团队在这个领域已明确了自己的重要性,同时,希望不要有更多像Alexandr Wang这种喜欢搞国际技术对立的香蕉人的出现,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不会是积极的因素。


而国内产业资本及科技巨头也已在各个AI相关应用领域布局(后续科技区角团队将单独梳理相关报告),而这场由美方挑起的产业技术竞赛,或许将在近两年进入洗牌阶段,相信中国将会在某些应用领域全面胜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辛顿、闫俊杰WAIC完整演讲:一个预警,一个拥抱
AI 教父 Hinton 中国首次演讲:人类可能就是大语言模型|WAIC 2025
WAIC 2025丨模型之问:化抽象为实用,跨国协同破解AI核心瓶颈
美国宣布:强化AI芯片出口管制!
AI Agent 第一波浪潮过后,OPPO 是怎么闷声做出第一个爆款的?
CIAIE2025|3M、华森、贸隆、上工富怡、光博士、爱科、埃迪司等知名品牌展商集结!8月上海一展看透汽车内外饰新风向
全能高手&科学明星,上海AI实验室开源发布『书生』科学多模态大模型Intern-S1 | WAIC 2025
北京人形亮相WAIC:全国首个工业多本体多场景多任务自主协同作业
WAIC重要声明 | 观众入场须知
WAIC2025 开幕,规模创历届之最;宇树发布第三款人形机器人;上海警方通报饿了么原 CEO 受贿案|极客早知道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