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机器”到“强集群” 四川航空制造生态圈加速成型

四川制造 2025-07-31 10:54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今年上半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达31918.2亿元,同比增长5.6%,高端制造领域表现尤为亮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继续领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以14.7%的增速展现出强劲动能。


资讯配图


在成都新都区的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航空制造产业的创新故事。


近日,记者走进汉墨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墨工业”)生产厂房,集“高精度、高刚性、高效率”于一身的FZC2800DS双主轴卧式五轴联动机型正加速作业,一块汽车后底板即将压铸完成。


“我们的这款产品采用三角形稳定架构,双主轴向前倾斜15度设计,既方便排屑排油,又能让加工精度控制在微米级。”该公司董事长梁志金介绍,“传统加工需25分钟的工序,在这里18分钟就能完成,换刀时间的缩短直接提升了生产效率。”


数控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是“造机器的机器”,在高端制造产业中占据核心地位。今年5月16日,随着总投资3亿元的高端工业母机研发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汉墨工业完成总部整体迁址,正式落户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谈及落户新都的原因,梁志金说,“成都航空产业集群效应突出。园区内仅配套企业就有30家以上,既有长期合作的老客户,也有正洽谈的意向伙伴。”他向记者透露,公司计划在成都大规模投入生产制造,今年底员工规模将扩至150人,未来3-5年力争实现年产能300-500台、产值2-3亿元。


距离汉墨工业不远处的四川仨川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仨川航空”),同样是这片产业热土上的“隐形冠军”。作为专注于航空装备难加工复杂构型精密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仨川航空于2014年成立,2020年搬迁至产业园,2023年全面建成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资讯配图


“这离不开园区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仨川航空董事长苗健表示,“园区真正解决了‘上下游’协同和‘上下楼’就近的问题──客户就在隔壁厂房,生产计划调整、工序衔接都能实时沟通。这不仅直接节约了成本,实现了内外部集中管理,更拉近了与客户的时空距离。”


苗健详细谈到,自从部分客户也搬到园区后,生产过程获得了有序高效的全面保障,物流周转成本大幅降低,工序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这样的集约化生产让物流成本降低了近60%,管理周期时间成本降低30%,产能规模提升了4倍。”


在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像汉墨工业和仨川航空这样的企业并非个例。据介绍,园区自2019年开工建设以来,经过5年发展,初步构建起“头部引领、集群支撑、链式互补”的航空产业生态。园区先后携手航空工业成飞、中国航发成发、中国商飞等链主企业,建成运营航空大部件产业园、航空发动机产业园、民用大飞机产业园。截至目前,已累计签约项目52个,投产项目33个。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企业专注创新,新都区创新实施“企业管家”制度,为项目提供从“洽谈、签约、落地、投产、达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设立总规模超200亿元的产业基金,重点支持航空装备、工业母机等领域的技术攻关,为园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还引进成都航院,共同建设万人级航空产教园区,专业覆盖“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维修”等领域,“订单式”培养输送航空专业技能人才。


“未来,我们将加强项目招引,推动更多园区企业进入中国商飞、沈飞、西飞等配套供应体系,进一步提升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的产业规模和竞争能力,加速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发展。”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来源:四川发布
资讯配图

往期推荐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航空
more
洞察先机,制胜未来:航空航天产品板块助您把握产业脉搏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玄风航空无人机培训中心亮相WAIC 2025
成员风采 | 美行科技携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共绘低空经济宏伟蓝图
民航局发布《基于计算机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控制系统申请和批准(征求意见稿)》
联合飞机集团将研制生产高性能航空涡轴发动机
民航局发布《基于计算机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控制系统申请和批准》征求意见稿,8月15日截止
把好通航“准入关”,加强对申请载客类、载人类经营项目企业的资质审查!民航西北局进一步规范通用航空经营许可工作
【中创航空】将亮相印尼应急救援博览会
览翌航空喜获广东直玖航空60架LE200型eVTOL订单
峰飞航空获得交通银行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