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当前,国内AI玩具智能传感器市场呈现规模化、低成本、多模态的发展趋势,以多模态为例,2025年有70%新品AI玩具需集成语音、触觉、视觉传感器,实现情感反馈与行为感知。从成本来看,智能传感器占AI玩具硬件总成本约15%-25%,而在中高端产品(如情感交互玩具)传感器成本占比可达35%。同时,我国的只能传感器厂商已经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的供应能力,部门企业已经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位置。据信通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429.6以元,初步统计到2024年突破了1600亿元。这一增长得益于AI玩具市场需求的激增,以及传感器技术的持续创新,其中AI玩具用量约占4%,即60-70亿元。声学、图像、触控三大件国产化率均超80%,价格年降幅20%以上。市场中也涌现了不少新品传感器,均各具特色。例如群宇科技推出的体温-情绪联动传感器,可以通过红外热感捕捉儿童体温变化,联动AI模型调整对话策略,当监测到体温升高时触发安抚语音。跃然创新推出的压力反馈触觉传感器集成于BubblePal挂件,可以通过捏压力度识别情绪强度,反馈不同语音。此外还有一些企业推出的产品也很有特色,例如伟力智能的红外热成像传感器,可以在黑暗环境中识别婴儿体温异常,同步警报至家长手机,兼顾安防与陪伴功能。宇凡微的9轴姿态传感器,可以支持跌倒检测,不仅能用在AI玩具中,还可以应用于老年陪伴机器人,精度达±0.1°,功耗降低40%。全志科技针对AI玩具推出的V821智慧视觉芯片,也为该领域传感器应用带来新变革。这颗芯片采用双RISC - V架构,主核主频最大1.2GHz,小核主频最大600MHz,双核异构设计满足不同功耗场景需求,可实现毫秒级系统冷启动图像及视频抓拍。中科蓝汛推出的AB6003G则是Wi-Fi6+BLE5.3+Audio+NPU四合一的交互芯片,封装6 mm×6 mm,待机<50 µA。歌尔光学推出的EM-PA-4MIC情绪识别麦克风阵列,拥有4麦波束成形+声纹情绪双引擎,离线识别害羞/愤怒/惊喜3类情绪。可以看到,当前市场中,一些企业已经将通信、音频、NPU做成一颗SoC,系统BOM一降再降,而另一些厂商则是在做加法,在同一模组里塞入情绪算法和AI ISP,实现“感知+理解”一体,客户只需调API。小结总体来看,国内的AI玩具方向智能传感器,在2026年,将呈现多模态交互、边缘智能、隐私保护成为竞争焦点,而中小厂商需依托模块化方案快速切入细分场景。同时头部企业已经开始走出两个方向,要么做多合一,形成极致成本优势,要么将传感器做厚,形成差异化卖点。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更多热点文章阅读华为Mate80、苹果iPhone17Pro细节曝光?Q2华为手机再度称霸中国市场雷军:小米已站在全球自研SoC最前列自研芯片、猛攻企业级,国内存储“量级跃迁”TI/ADI/ST接连预警:汽车芯片市场仍不乐观英特尔计划裁员21000人,可能跳过18A工艺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