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盛夏与金秋交织之际,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拍打时代堤岸。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行业稳健增长的背后,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核心增长极,智能网联化配置不仅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更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核心考量。在此背景下,2025长三角(昆山)具身智能场景应用大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活动拉开序幕,以专业视角解构技术价值,用实测数据丈量创新边界,共同勾勒出中国汽车智能化的进阶轨迹。
此次活动与赛事吸引了阿维塔、赛力斯、奇瑞、吉利、小米、小鹏、蔚来等车企的24款车型参评、参赛,在真实场景中展开巅峰较量。最终在赛事中6款车型分获一二三等奖,6款车型获得优秀奖。
权威协同 构筑技术评价高地
在汽车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权威平台的专业评价既是技术迭代的“校准器”,也是产业升级的“导航仪”。此次赛事以“权威+专业”的协同模式,为技术评价注入公信力。
2025长三角(昆山)具身智能场景应用大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汇聚了跨领域的权威力量。活动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昆山高新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智能网联驾驶测试与评价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汽车报》作为协办单位深度参与。这种“国家级评测机构+地方产业平台+专业媒体”的组合,既保证了技术评价的专业性,又紧扣产业落地需求。值得关注的是,大赛依托昆山玛吉斯测试场等专业场地,构建了覆盖真实工业场景的测试环境,为技术实用性验证提供了精准坐标。
在江苏昆山的专业测试场,本次赛事以权威协同打破技术信息壁垒,为行业提供了可信赖的技术参照系。
场景实测 还原技术真实战力
技术的价值,终究要在真实场景中检验。本次赛事以“场景化实测”为核心,聚焦 “产业级场景”,通过模拟甚至复刻用户真实使用环境,全方位解构智能驾驶系统的实际表现。19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与5款无人物流车,围绕无人运输、智能泊车与综合场景三大类8个赛项展开角逐。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聚焦智能泊车与综合场景,对自动紧急刹车(AEB)、自适应巡航(ACC)、泊车辅助、倒车侧后方与竞系统(RCTA)等核心功能进功能性测试:车辆在自适应巡航(ACC)模式下进行比赛,AEB环节模拟60km/h时速下遇静止车靶、移动人靶的紧急制动,或发现障碍物后自主变道等场景;泊车辅助则涵盖斜列、垂直、侧方、车位障碍物探测避让等多元场景,全面挖掘系统的边界性能;无人运输场景直击物流行业痛点,要求车辆在模拟厂区、园区的复杂路况中完成自主建图、动态路径规划(应对临时障碍物、交叉路口会车)与精准避障,考验其环境感知与决策速度;智能泊车赛项则强调“精细化操作”,设置符合国标的垂直车位、60度倾斜式车位、平行车位等场景,推动泊车算法向“老司机级”精度进化;综合场景测试更是融合了城市道路与产业园区的复合需求,要求车辆在完成导航驾驶的同时,应对突发行人、施工路段、临时交通管制等动态因素,验证技术的商业化成熟度。
无论是消费端的日常出行,还是产业端的物流运输,此次赛事以 “真实场景为镜”,让技术实力在可感知、可量化的测试中显形。
技术进阶 从功能实现到体验升级
实测数据的背后,是中国汽车智能驾驶技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质变跨越。此次赛事的结果印证了智能网联技术已从功能堆砌阶段,进入体验优化与场景适配的深水区,集中展现了技术的“产业适配性”突破。无人物流车在复杂厂区场景中,面对突然出现的搬运机器人、临时堆放的货物,动态路径重规划时间均控制在1秒内,满足物流作业的效率需求;智能泊车赛项中,多款车型实现“无接管”完成符合国标的垂直、平行、60度倾斜式停车位泊车;综合场景测试里,参赛车辆应对突发横穿行人以及障碍车的制动、规避反应时间大幅降低,功能性更加完善。
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的“差异化创新”:有的车型侧重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提升恶劣天气适应性(如暴雨天激光雷达的穿透性优势),有的则强化人机交互的“自然感”,有的专注于低算力平台的算法优化(降低硬件成本的同时保证功能完整性)。这种“百花齐放”的技术路线,标志着中国汽车智能化已跳出“同质化竞争”,进入基于用户需求的精准创新阶段。
此次赛事如同一面镜子,既照见了中国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也指明了未来方向——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捕捉与精准满足。在智能化浪潮席卷行业的今天,这样的权威评价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购车参考,更为企业指明了研发方向,更推动着行业标准的完善与技术生态的成熟。
文:韩冬 编辑/版式:王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