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小发
01 产业链全景图🌴

今早刚拿到一份大模型产业链报告,打开就看傻了。这条链比想象的复杂太多。
大模型这事儿不简单啊,底层的算力支撑, 中间的模型训练, 上层的应用落地. 一层一层叠起来. 像座大厦。
喝了口咖啡,我决定把这条产业链彻底拆解一遍,看完就能懂。
大模型产业链总体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部分. 上游是根基, 包括算力、算法和数据。中游是核心, 专注于模型研发与训练。下游是开花, 覆盖落地应用与场景拓展。
其实就是一条典型的"技术-产品-服务"链条. 只不过每个环节都贼复杂。
02 收入总拆解🌴

大模型这碗饭,真香。
2023年全球AI市场规模达2000亿美元左右,到2025年将突破4500亿. 增速吓人,国内市场也很快, 已经超过2000亿人民币. 每年增长30%以上。
钱都去哪了? 大头在算力. 买设备、租算力, 烧钱如流水。一个ChatGPT训练成本上亿美元,没点家底都玩不起。
模型训练和应用开发这块. 也很能吃钱。人才贵啊,一个AI科学家年薪轻松百万起步. 有时候招个人比买台机器还难。
整个产业链利润分布很不均衡,算力提供商赚得最多,英伟达去年净利润暴增近3倍就是明证。应用层面竞争激烈, 还在跑马圈地, 普遍亏损。
我朋友在一家AI创业公司,常吐槽"上游卖铲子的数钱数到手抽筋, 我们这些淘金的还在喝西北风"。
03 上游产业链🌴

大模型的上游,最硬核的部分。
算力就是这个时代的石油,没它寸步难行. 英伟达曾一家独大, A100/H100供不应求, 加价都买不到,不少公司排队等半年。
昨天看新闻,说某创业公司买了100张H100, 花了两千多万。CEO直呼"肉疼". 但不买又不行. 没算力玩个毛。
国产AI芯片正在奋起直追,华为昇腾、寒武纪、壁仞科技。进步神速,预计2025年国内市场份额能到30%。
算法这块. Transformer架构是革命性突破。2017年谷歌那篇论文. 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跟传统RNN比, 计算效率提高十几倍,真是一场技术革命。
数据训练是另一个关键环节. 没有海量优质数据. 大模型就是个空壳。互联网公司有先天优势. 数据存量大, 用户多,数据就是新时代的土地。
有意思的是,大模型需要的算力每年都在翻倍增长。我听行业专家说. 到2026年, 全球算力会严重短缺,可能会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04 中游产业链🌴

中游是大模型的"锻造厂"。
模型训练这活儿,费时费力又费钱. 一个通用大模型从训练到优化,动辄数月,成本上亿. 小公司真心玩不起。
行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国际上OpenAI、谷歌、Meta当仁不让,国内有百度文心、阿里通义、讯飞星火,各有所长。
模型参数规模还在不断增长,从百亿到千亿再到万亿。像场军备竞赛,但也有人走"小而美"路线,用更少参数实现相似效果. 未来趋势可能是"大小模型共存"。
中游企业在转型. 从纯技术研发向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不只卖模型. 还卖行业知识和落地能力。
前天跟一个做大模型的朋友吃饭. 他说他们团队都快累趴下了,白天训练模型调参数. 晚上解决客户需求做应用。睡眠时间压缩到5小时以内,这个行业真拼啊。
05 下游产业链🌴

下游是大模型的"试验场". 花样最多。
AIGC工具遍地开花. 文字创作、图像生成、视频制作。每天都有新产品涌现. 操作越来越简单,效果越来越好。
垂直行业应用正在深入. 医疗影像诊断、法律文书生成、金融风控分析,越来越多传统行业被AI改造. 效率提升明显。
消费级应用层出不穷. AI写作助手、智能客服、语音翻译,已经融入日常生活. 悄悄改变使用习惯。
我用AI帮我写邮件和总结会议记录. 省下不少时间。但有时候也会出错. 前天它把一个重要客户名字写错了。闹了不小的笑话。
下游竞争最激烈. 门槛相对较低,创业公司扎堆. 商业模式尚不清晰。很多靠烧钱获客. 未来必然会有一轮洗牌。
06 行业发展趋势🌴

大模型行业,风向在快速变化。
算力依赖度会降低. 小参数高性能成为新方向,更高效的算法不断涌现. 未来训练和使用成本会大幅下降。
模型正变得更"懂行". 从通用向专业化发展,行业大模型、垂直大模型增多. 适应特定场景需求。
商业模式在探索. API调用、SaaS服务、行业解决方案,谁能率先跑通盈利模式. 谁就能笑到最后。
政策监管逐步加强.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内容审核. 合规成本上升,但长期利好行业健康发展。
坦白说. 这个行业还很年轻. 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有人会摔倒, 有人会发财. 不确定性很大。
我那朋友说得好:"大模型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赛道, 也是最难的赛道,你得有技术, 有钱, 有耐心, 还得有点运气."
行业发展太快了,这篇文章写完,可能明天就过时,但产业链的基本逻辑不会变。了解这些,至少不会让你在AI大潮中迷失方向。
【往期内容回顾】↓↓
☀ 结束 ☀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收藏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