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小发
半夜翻出来一堆塑料盒子,扔了怪可惜的, 不扔又占地方,就突然想了解下这些塑料垃圾的去向。这不就来了吗, 一个多小时的塑料再生产业链速成。
01 产业链全景图🌴

再生塑料, 说白了就是把废弃塑料重新加工变成能用的料,全链条其实挺简单, 无非是收-运-加-销四步走。
收集环节有点散. 各种小贩、个体户收废品, 再往上是回收站。没啥技术门槛, 纯人力活儿. 运输环节也简单, 就是从各个收集点到加工厂的物流。
核心环节是再生加工, 包括分拣-清洗-破碎-熔融-造粒,这是技术和设备的集中地. 最后销售环节, 再生料直接卖给塑料制品厂, 做成各种新产品。
整条链的关键点在哪? 在上游稳定的废料来源, 在中游精细化的加工能力, 也在下游稳定的销售渠道。
02 收入总拆解🌴

说钱最实在,国内每年预估有约1400万吨废塑料没回收, 光这块儿的市场规模就高达280亿,太夸张了。
再生塑料产业链收入主要来自三块,一是回收阶段的买卖差价, 二是加工阶段的增值, 三是制品销售的利润. 其中加工环节是最大的利润来源。
具体拆一下, 上游回收环节, 一吨废塑料收购价大概2000-4000元. 但很分散, 单个回收站的营收普遍不高,中游加工环节, 经过一系列处理后, 再生塑料的售价能达到5000-8000元/吨,下游制品环节, 生产各类塑料制品后, 每吨产品能产生8000-15000元的收入。
食品级RPET(再生聚酯)这块儿最肥, 利润率高达20%-30%, 远超普通再生料的10%左右,市场潜力? 全球每年能达到920万吨. 我算了下,真不少。
03 上游产业链🌴

上游的废塑料从哪来? 主要是三个渠道:工业边角料、生活垃圾和进口废料. 尽管2018年后国内"洋垃圾"收紧了进口, 但国内废塑料存量足够大。
回收率是个问题. 全球平均不足20%。差距很大,发达国家的回收体系比较成熟, 像德国的回收率高达45%。
回收体系上, 国外走在前面. 日本、德国这种国家, 分类回收很规范, 而且有法律强制. 美国有专业的废品回收公司. 部分国家还靠的是散兵游勇. 小贩、拾荒者、小型回收站构成了主力军. 没有体系化, 也没有规模化. 这导致成本高、效率低, 废料价格平均比其他国家高10%-20%。
我昨天看小区楼下那个收废品的大爷, 一个人忙活半天, 收了一堆矿泉水瓶,这种模式能走多远?
04 中游产业链🌴

中游加工是技术活儿,先分拣不同种类的塑料, 再清洗去污, 然后破碎成小碎片, 最后熔融造粒. 每个环节都有讲究。
技术含量最高的是食品级再生料的生产。普通再生料和原生料相比, 性能基本一致, 但价格低20%-30%. 而食品级再生料, 因为要达到卫生标准, 工艺要求高得多. 所以利润也高。
再生塑料按质量可分为工业级和消费级,按来源又可分为工业废料再生和消费后废料再生,工业废料相对干净, 加工成本低,消费后废料就麻烦多了, 杂质多、污染重。
现在这个行业正在跑马圈地,谁能掌握稳定的废料来源, 谁就能占据优势. 所以大企业开始向上游延伸, 建立自己的回收网络,英科再生就是个例子, 全产业链布局, 上游渠道优势明显。
前几天我在超市看到瓶子上标着"100%再生塑料制造", 感觉这行业已经开始冲向消费端了。
05 下游产业链🌴

再生塑料最终去哪了? 广泛应用于包装、建材、家电、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食品包装是个大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些巨头承诺2025年使用25%的再生塑料,这块市场超大。
建材行业用量也很大,再生塑料可以制成塑料管材、塑料板材、保温材料等. 家电外壳、汽车内饰件也是主要应用领域。
近几年, 品牌商环保压力增大, 纷纷承诺使用再生材料,宜家、耐克、阿迪、H&M都在增加再生塑料的使用比例,大多品牌也跟进了,下游需求正在爆发。
喝水的时候看了下手里的可乐瓶,瓶身居然有"部分采用再生材料"的标识. 这趋势来得挺快。
06 行业发展趋势🌴

这个行业的风向在哪? 规模化,高端化,一体化。
规模化是必然. 散户模式效率太低, 成本高, 难以为继. 未来大型再生塑料企业会通过并购整合, 建立起覆盖面更广的回收网络。
高端化也是大势. 食品级再生料因为利润高, 会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技术会向精细化、高品质方向发展。
一体化是竞争策略. 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既能保证原料供应, 又能稳定产品销路. 英科再生就是这样的布局。
ZC也是风向标. "双碳"目标下, 再生塑料产业受到政策支持,塑料再生相比原生产, 能耗低60%, 二氧化碳排放低70%.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昨晚扔垃圾时, 犹豫了一下,把矿泉水瓶单独放在了垃圾桶旁边,希望它能被收走, 开始新的旅程。再生, 不仅是塑料的事。
【往期内容回顾】↓↓
☀ 结束 ☀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收藏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