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对外发布《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技术应用蓝皮书》,本文深度解读

低空产业圈 2025-08-14 07:00
资讯配图

8月11日,中兴通讯在其总部举办低空经济产业融合方案研讨会,邀请多家低空产业生态平台的伙伴企业参与研讨,并正式对外发布《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技术应用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该蓝皮书由中兴通讯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牵头,浙江凡双科技、上海特金、历正科技、理工全盛、君立华域等5家产业生态伙伴企业参与编写,是中兴通讯低空产业生态平台成立以来,作为行业智库的一个重要输出成果。

资讯配图

一、低空经济发展与安防需求升级

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规模化发展对低空安防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标志着低空安防已从技术探索阶段进入到国家战略实施层面。根据《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技术应用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低空安防的核心目标是构建 “全域覆盖、精准识别、智能联动” 的防护体系,解决无人机黑飞、敏感空域入侵等安全威胁。

《蓝皮书》指出,当前低空安防面临三大挑战:

技术局限性:传统雷达对低慢小目标(RCS≥0.01m²)探测存在盲区,单一技术无法满足复杂场景需求。

基础设施缺口:机场、边境口岸等重点区域的低空探测设备覆盖率不足 30%,且缺乏统一的管控平台。

场景复杂性:不同场景(如民航机场、边境口岸、大型活动场所)对探测精度、响应时间的要求差异显著,需定制化解决方案。

二、融合感知技术体系解析

《蓝皮书》提出的核心技术框架包括 “探测 - 识别 - 反制 - 管控” 四大环节,通过多模态技术融合实现全域防护:

(一)探测技术组合

5G-A 通感一体化:

采用 “脉冲波 + 连续波” 双波形技术,单站覆盖半径 1.2km,定位精度≤10 米,可区分无人机与飞鸟(识别准确率 > 95%)。

优势:与现有 5G 基站共址部署,降低建设成本,支持连片组网。

局限性:单站探测距离弱于专用雷达,需多站协同。

低空监测雷达:

X/Ku 波段雷达单站覆盖 5km,采用相控阵技术实现秒级目标跟踪,但虚警率较高(≥10%)。

无线电侦测:

基于 TDOA/AOA 技术,可定位飞手位置(精度 < 30 米),但对静默无人机失效。

光电探测:

可见光 / 红外相机实现 1-2km 内目标高清成像,适用于近距离追踪取证,但受天气影响较大。

Remote ID:

主动接收无人机身份信息,支持合法无人机白名单管理,但信号易受干扰。

资讯配图

(二)反制技术方案

电磁压制:

手持式反制枪(干扰距离 1-1.5km)与车载系统(干扰距离 > 3km)结合,实现分级处置。

导航诱骗技术通过发射虚假信号引导无人机返航,避免坠机风险。

激光摧毁:

6000W 功率激光装置可在 2km 内精准击落目标,适用于边境防御等高威胁场景,但设备成本较高。

物理拦截:

网弹发射器(射程 10-50 米)与反制无人机协同,实现 “察打一体”,适合城市复杂环境。

资讯配图

(三)智能管控平台

低空探测管控平台通过数据湖架构整合多源数据,实现:

实时态势感知:融合 5G-A、雷达、光电等数据,生成三维空域地图。

威胁分级评估:基于 AI 算法识别目标类型(如走私无人机、空飘物),自动触发响应预案。

跨域协同联动:与公安、机场塔台等系统对接,实现 “发现 - 定位 - 处置” 闭环(响应时间≤5 分钟)。

资讯配图

三、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蓝皮书》针对三类典型场景提出差异化部署策略:

(一)民航机场

分级防护:

核心区(跑道两侧 1km):部署 5G-A 基站 + 光电设备,探测概率≥98%,定位精度≤30 米。

警戒区(跑道外延 8km):以低空雷达为主,结合无线电侦测,实现广域覆盖。

案例验证:国内某国际机场通过 5G-A 通感组网,将无人机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5%,处置效率提高 70%。

资讯配图

(二)边境口岸

多维感知网络:

沿边境线每 1.2km 部署 5G-A 基站,结合 TDOA 设备定位飞手,光电设备实时追踪。

水空一体监测子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识别水面漂浮物,响应时间≤3 秒。

实战效果:云南红河边境线通过该方案,非法飞行事件减少 85%,地面防控力量调度效率提升 60%。

资讯配图

(三)大型活动场所

动态组网模式:

固定部署:体育场馆制高点安装 5G-A 基站,实现常态化监测。

临时增强:活动期间增设便携式无线电侦测设备,形成 “核心区 + 缓冲区” 防护圈。

技术亮点:深圳湾体育场通过多系统融合,将黑飞无人机识别时间压缩至 5 秒内,反制处理时间≤10 分钟。

资讯配图

四、分阶段实施路径

《蓝皮书》建议采用 “试点 - 扩展 - 优化” 三阶段建设策略:

基础防御(2025-2026):在 10 个重点城市完成 5G-A 通感基站组网,覆盖机场、边境口岸等核心区域。

全域覆盖(2027-2028):扩展至能源基地、交通枢纽,实现低空探测设备覆盖率 > 80%。

智能升级(2029+):引入 6G 通感技术与 AI 大模型,实现自主威胁决策与跨域协同。

五、产业发展展望

《蓝皮书》预测,到 2030 年低空安防市场规模将突破 500 亿元,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包括:

6G 技术演进:太赫兹频段通感一体,实现亚米级定位精度。

AI 深度应用: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目标意图识别(如区分侦查无人机与物流无人机)。

标准体系完善:推动《民用机场无人机探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落地。

六、结语

《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技术应用蓝皮书》为低空经济安全发展提供了技术路线图。通过 5G-A 通感、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管控平台的结合,有望解决当前安防体系的 “盲区多、响应慢、协同弱” 问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技术标准统一,实现低空经济与安防产业的良性互动。随着 6G、量子通信等技术的突破,低空安防将向 “无人化、自主化、全球化” 方向迈进,为国家空域治理提供战略支撑。

内容参考来源:中兴通讯《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技术应用蓝皮书》


需要源文件后台回复:“低空安防”即可免费获取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资讯配图
精选推荐

低空产业圈|低空链招募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一带一路”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

低空经济崛起:这五类人才,正在成为万亿赛道的“抢手货”

低空经济无人机这个六大商业盈利模式你了解吗?

一份低空经济项目商业计划书都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普通企业入局低空经济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低空经济投资模式全攻略,一文读懂

低空经济产业公司发展规划与组织架构体系方案

低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设计方案(仅供参考)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独家发布:低空经济商业模式画布模板(附低9大模块解析)

「征稿启事」低空产业圈诚邀行业专家共筑智慧高地!

80%飞行器接入一网统管:低空经济的治理革命

天地一体网络:低空基建分羹2.5万亿国家基金指南

低空经济 PPP 模式解析:政府与企业如何共建生态?

低空经济十五问:从政策热到产业实,万亿市场如何不踏空?

空域博弈三角:军、政、企的权力重构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低空通信基站超 36 万座,千亿投入如何孵化独角兽?

从“能飞”到“赚钱”:低空聚合服务平台破解商业闭环难题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安防 中兴
more
安防IPC新品:40mW超低功耗,A7+RISC-V双核架构
历正风采 l 历正科技携手中科星图 共建低空安防新生态
苹果正研发家用安防摄像头 有望明年发布
2025北京无人机大会落幕 历正科技全方位展示低空安防硬实力
2025年中国安防线缆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电气火灾高发,安防线缆需求规模达675亿元[图]
对话康迪科技崔广章:安防+高尔夫,中国机器狗“卷”到北美
中兴通讯对外发布《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技术应用蓝皮书》,本文深度解读
AI 视觉识别:低空安防系统如何实现飞行事故预警准确率 99.9%?—— 从技术突破到实战验证的全链路解析
全球安防头部子公司,拟转战港交所IPO!
2025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