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项目结束,甲方嗨了,领导爽了,只有咱们继续爆肝下一个方案。
毕竟在项目里,甲方爸爸就负责拍拍脑袋,抛个高端大气的模糊需求,再闭着眼睛指点江山。
哪里管结构合不合理、效果能不能实现,反正最后挨骂和通宵改图的只有设计师自己...
工作苦逼点就算了,连设计费都年年打折。当AI一键出图成了新的压价理由,看着自己几年没变的薪资,打心里觉得这行不值。
日积月累,毁掉的不仅是设计师的发际线和腰椎,还有当初勾画蓝图的热情。
同事小陈在设计院折腾了几年,最近也被逼的,忍不住想跳出这一行了。
1
小陈的遭遇,正是这个行业的缩影。
“最崩溃的不是加班,而是明明用了AI,却依然被当廉价劳动力。”
他指着电脑上第8版被要求“微调”的立面方案苦笑——所谓修改,不过是把玻璃幕墙的蓝色饱和度调高5%。
持续被按头的低价值劳动,最终把自己熬成AI操作工。

熬夜改图已成为小陈的日常
直到某天,他盯着电脑上第N版被驳回的方案,发现一处关键问题:
AI标注的玻璃尺寸虽然规范,但完全忽略了实际施工时会因材料特性导致接缝错位。
这种需要实际经验的专业判断,AI永远做不到。
这一刻他猛然醒悟:

快速建模:线稿秒变3D效果图

魔鬼精修:玻璃折射?AI见招拆招
以前遇到玻璃折射、金属反光这种魔鬼需求,直接劝退。
现在用AI模拟复杂光源角度,一键生成不同材质的高光衰减效果,手动微调就能达到商业级棚拍质感。客户看到瓶身上的倒影细节,当场加钱要求做系列主图!
求职跳槽:没竞争力?AI做简历+作品集!

做副业+自媒体:AI实现睡后收入
盲盒经济这几年炒的红红火火,有人抓准风口起号,靠粉丝提供给自己一系列形容词,来帮助粉丝生成玩偶自设。
还会帮忙接一些AI绘画商单,在网上做教学,也算蹭了波热度;
3D模型施工图:AI全套包揽
传统施工图绘制耗时费力,各专业碰撞检查后反复修改,一套图改到天荒地老。
现在用AI创建草图,只需上传Revit文件,一份详尽的高精度模型就创建完毕了,连全套的施工CAD图纸也一并生成,平立剖面全都有。完全满足施工要求,再也不被电话轰炸说看不懂!

现在同样的项目周期,小陈的接单量更少,但设计费和客户满意度却大幅提升。
因为客户愿意为“AI+设计师”的专业复合价值买单了。
2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AI正在重塑建筑设计行业新格局:
"技术革命从不会淘汰行业,只会淘汰那些停留在工具表层的人。"小陈的这句话,道破了行业分化的本质。
他的蜕变之路,藏着三个关键转折:
01 “AI量产+人工把控”黄金组合
02 用AI放大团队风格

03 抢占AI的能力盲区

亲爱的同行,如果你也不甘于在低价内卷和重复劳动中耗尽才华,是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优势了:
是空间创造力?技术整合力?还是市场洞察?找到它,然后让AI放大这份优势。
与其学100个AI工具,不如想明白,怎么让AI帮你把时间卖的更有价值。
只有这样,你才能摆脱廉价的枷锁,迈向更高维度的职业发展。
如果你想打破职业天花板,《风变AI应用实战课》正是为你量身定制的方案,因为它提供了专业提升到商业落地的完整闭环:
工具库:过滤市面90%华而不实的AI软件,只保留真正能创造价值的核心工具;
案例库:深度解析50+行业标杆案例(建筑、景观、室内等);
资源链:直连优质项目资源与合作机会,让你跳过"单打独斗"的摸索期。

▲AI应用实战课案例
正好今天有活动,限时3.3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抢个位置:
AI技能已从「加分项」变为「生存项」
当同行用AI提升专业价值
你还在用体力换微薄报酬
3.3元 限时抢购
差距从今天开始拉开


3





设计师真正的危机,不是AI抢饭碗,而是只会做AI也能做的事。
当你能用AI搞定执行,用专业创造价值。打骨折的设计费爱谁谁,你的时间明明更贵!
那些提前布局的建筑师
正在悄悄建立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