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双城角逐低空,刚需场景突围+高额资本补贴

鲸奇智慧 2025-08-15 10:23
资讯配图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引发全国城市的战略布局竞赛。而在这场万亿级产业赛道中,杭州与成都凭借差异化路径、资源禀赋和创新模式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杭州依托数字经济基础和资本优势,以场景创新和生态培育为核心,打造“中国飞谷”品牌,成为“需求反哺型”模式代表;成都则发挥航空工业基础和地域空间优势,聚焦制造能力和产业链整合,是“链合试点型”典范。

两城分别以场景创新与制造根基为核心竞争力,截至2025年8月,两地均进入低空经济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阶段。杭州余杭区“中国飞谷”已集聚近百家低空经济企业,首批企业新品进入首飞阶段;成都“双东简”三地联动依托深厚制造产业积淀,从工业无人机向eVTOL扩展,通过全域资源协同激活空域价值。

中国低空东西之争:杭州VS成都



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商业化的关键试金石,杭州与成都基于城市禀赋,培育出截然不同的应用生态。

杭州低空经济的核心战略是城市级场景融合,通过构建城市级民生服务网络进行精细化运营。以高频次、高价值的刚需场景为切口,构建覆盖城市治理、即时配送、公共安全的立体网络,借助城市应用场景驱动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

  • 城市治理网络:无人机已深度融入河道巡检、道路养护等公共管理领域。依托余杭区领先的无人机起降设施密度(占全市70%),杭州已开通100余条无人机航线,建成起降场点50余个,无人机移动巡查日均作业已达2-3次,构建覆盖城市管理、交通巡查、应急响应的立体网络。

  • 民生服务闭环:重点发展“低空+”民生场景。以无人机协作系统为例,长航时无人机执行大范围巡检,响应型无人机实施物资投放、灭火等即时任务,形成“监测-响应”闭环;同时开通常态化城市医疗物流网实现15分钟紧急低空配送,打造“巡检-响应-服务”民生服务闭环。

成都依托广阔空域资源和工业基础,开辟“文旅体验+工业级场景”的特色路径。

  • 工业级场景深度渗透:在能源、交通、农林领域,工业无人机应用领跑全国。纵横股份的无人机累计飞行超30万小时,应用于高速公路巡检、海域监测、环保监察等领域;另外,作为3000米以下空域改革试点城市,成都已开通双流机场至青白江铁路港无人机货运专线,探索“空域改革+物流革命”新路径;同时,依托四川广阔的山川腹地,它还推动无人机在灾害预警、警务安防、地理测绘等场景落地。

  • 低空文旅场景规模化:成都“文旅流量”直接转化为“销量”,数据显示20251-4月成都市空中游览、跳伞运动等低空文旅已达到4.5万余架次同比增长18.1%东部新区计划以“一基地一示范N点位”模式,构建全域低空文旅网,依托世园会等大型活动场景,结合三岔湖等景区打造“沉浸式低空文旅消费场景”,推动“赛事+旅游+科技”生态融合。

政策补贴与投资环境




低空经济作为政策型风口,政策精准度与资本活跃度决定产业成长速度。杭州、成都两地在扶持策略上呈现单点突破全域协同的分野。

杭州通过高额补贴与产业基金双轮驱动,以真金白银直补和基金生态构建为核心竞争力,形成政策-资本-场景三位一体支持。

  • 真金白银“政策包”:杭州先后推出《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5年版)》等重磅政策,专门给低空经济砸钱。以余杭区为例,2024年出台专项政策提供全生命周期扶持:(1) 投资补助:技改及新建项目最高补助30%总投资额(上限1亿元);(2) 资质奖励:对获得eVTOL适航证企业每年资助3000万元;(3) 场景支持:市级以上应用场景项目给予1:1配套补助。同时,政策还包含人才保障条款,如高层次人才800万购房补贴或5000/月租房补贴,强化创新要素集聚。

  • 专项基金强链补链:设立3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采用“创投基金+孵化空间+专业服务”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典型案例如战略投资沃飞长空,引入杭州首家eVTOL主机制造企业,配套建设华东研发中心、制造交付中心,填补载人飞行器制造空白。此外,基金不仅注资,还提供试飞场地、适航审定支持,降低企业商业化风险。

成都的创新性则在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基金联动政策协同激活全域资源。

  • “双东简”区域协同基金:20253月,东部新区联合双流区、简阳市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该基金摒弃“广撒网”模式,专注eVTOL整机领域的种子期至扩张期企业,以“产业合伙人”身份提供技术验证和场景对接。另基金依托三地资源优势,即双流区提供机场空域、简阳市承载制造基地、东部新区布局文旅场景,形成了“研发-制造-应用”闭环。

  • 产业载体分级赋能:成都构建差异化产业载体进行多级赋能。(1) 天府先进智造基地为新津区等区域企业提供最高80% 租金补贴及研发奖励;(2) 中试服务中心设立3000万成果转化基金;(3) 低空经济示范中心提供展示、测试、科普一体化平台;(4)适航审定先行先试,利用民航西南管理局属地优势,简化eVTOL适航流程,允许企业在联动空域内开展高原物流等特殊场景验证飞行。

工业基础与企业生态




产业链完整度决定低空经济的可持续竞争力,杭州从软件向硬件延伸,成都则厚植制造根基。

杭州以数字基因驱动产业链整合低空资源,凭借数字经济基础,在飞控系统、任务算法等软件层建立优势,并通过链主企业补强制造短板。

  • 核心企业技术壁垒:杭州企业深耕低空“软实力”。飞算科技自主研发的飞控系统具备6级抗风能力,任务算法迭代至32种,覆盖国土巡检、应急救灾等场景;迅蚁科技在物流无人机领域专利占比居全国前列,构建了城市15分钟配送网;另外通信系统融合北斗/5G/自组网技术,实现干扰环境下的自动跳频。

  • 链主企业补强制造跃升:2025年杭州低空公司战略投资沃飞长空,引入eVTOL整机制造能力。通过沃飞华东总部在萧山设立研发中心、制造交付中心、供应链中心,聚焦飞行器智能化与降本,预计将带动50+ 零部件企业集聚,从根本上改变杭州“强软件弱硬件”的产业结构。 

  • 产学研协同体系:依托北航中法航空学院、天目山实验室等平台,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链路。另外,杭州坐拥全省唯一的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级大科学装置、3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均产出3.7项硬科技专利,拥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一流的科研院校。

成都依托传统航空产业积淀,在整机制造零部件配套领域形成规模效应。

  • 工业无人机产能优势:如成都纵横大鹏基地预计年产能3700架,供应链本地化率超60%,产品覆盖海拔7000极端环境;腾盾科创以超过120亿的估值跻身低空经济赛道的独角兽之列;成飞集团、中航无人机等上市公司形成整机研制集群,振芯科技、爱乐达等配套企业完善航电系统产业链。

  • eVTOL制造集群崛起:东部新区规划建设超轻型eVTOL智能制造基地,包含2条生产线和1个测试基地,预计年产能目标1000台“英武旋影”机型。双流区则吸引龙兴航空电子等企业设立研发中心。

  • 科研-产业协同平台: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整合纵横股份等企业资源,攻关飞控系统与地面智慧系统协同、发动机技术迭代等共性难题。另外,成都坐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 50 余所全国一流高等院校,还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为低空起飞提供技术与人才储备,加速成果转化落地。

鲸奇评论


当杭州的飞控系统遇见成都的整机制造,未来“区域产业竞合关系+因地制宜产业战略”将塑造中国低空经济基本格局,杭州强于城市级生态构建和资本赋能,成都胜在工业级制造和空域资源两地可探索杭研蓉造协同,这种互补发展或将有望成为中国低空经济全球化输出的双引擎。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编者申明:本文部分内容来源网络,涉及观点仅供交流和分享。如有侵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