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点|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顾磊磊:AI要从刚需出发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08-15 17:40
资讯配图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于2024年12月正式推出首份刊物《WAIC UP!》,这是一部「AI时代进化指南」。我们邀请全球AI及跨领域的先锋力量,借由他们的独特视角,针对AI争议问题,带来一些反直觉、非共识的思辨观点。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清源研究院长聘教轨副教授顾磊磊,一起探讨感官革命下的视觉未来。


资讯配图

顾磊磊

顾磊磊,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清源研究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双聘青年研究员,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领军科学家,主要从事“微纳仿生视觉系统”交叉方向研究。于2008、2011年在复旦大学分别获得本科及硕士学位,2016年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获博士学位并开展博士后工作,2021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做独立PI。在Nature (唯一第一作者)、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唯一通讯作者)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成果两次被Nature News报道,代表性纳米线仿生眼工作入选Nature Research Highlight、Nature Hot Topics、“2020年中国半导体十大进展”以及“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启明星项目,参研2030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


以下为顾磊磊独家观点的部分摘录:



通过“感官替代”,

看见更多可能

资讯配图

我们最终是想把‘仿生眼’做成像眼睛一样,并且要达到‘形神兼备’。”

/ 01


关于“仿生眼”的研究,我们在努力回答一个问题,即“仿生眼”和搭载CMOS传感器的商业相机之间有什么区别?哪些是商业相机不能做的而我们能做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我们最终是想把“仿生眼”做成像眼睛一样,并且要达到“形神兼备”。


首先,关于“形”,也就是形状。早在2020年,我们就提出过关于形状的思考。我们知道相机的图传感器都是平面的,但那时候我们就把它做成了球面,相当于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突破,做到了与眼睛在结构上的相似。


另外,“神”就是功能上的相似。比如结构和功能的匹配,像一些感内以及近传感的神经信息处理机制,我们也希望能够学以致用,达到算力-功耗-功能之间的平衡。




让功能还原生物本能,

追求“减法哲学”的极致创新

资讯配图

在关键信息上,我们一直是试图在做减法的,就是回到‘视障人群到底需要什么’这个维度去思考。”

/ 02


我们在设计系统的时候,一个主要的对标对象就是车载导航系统。那么,如何把我们这套系统跟车载导航系统区别开,其实就是把人和车区别开,这是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在做的事情。


我们也做了大量测试,比如声音部分,到底怎样描述会让人反应更快更准。还有视觉部分,要实现关键信息的跨场景适配,不能只在训练环境里可用,换个环境还要重新训练。在关键信息上,我们一直是试图在做减法的,就是回到“视障人群到底需要什么”这个维度去思考




从刚需出发,

回归科研本心

资讯配图

有些人考虑得更整体,有些人考虑得更局部,我觉得这就是科研的意义,需要不同的人来做不同的事情。

/ 03


为什么大家这么关注“智能眼镜”?就是因为普通人多,面向大众,即便只有10%的人接受这个方向,数量依然是巨大的,相当于在宏观上真的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对我们来说,我们就相当于在推动那些被社会进步落下的人,这也是有意义的。


有些人考虑得更整体,有些人考虑得更局部,我觉得这就是科研的意义,需要不同的人来做不同的事情。可能大家初心不一样,需要一些人去做宏大的事情,也需要一部分人做一些细小的事情。我觉得还是要看真正的出发点——只要本心对,做什么事情都对的;本心不对,什么都不对。


所以,助盲系统的市场小,是相对于正常人的市场来说,但对这部分视障人群来说是刚需,绝对数量算起来其实也并不小。反观我们一直在说的“智能眼镜“, 推出好多年了一直不温不火,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没找到刚需点,正常人配戴它获得了部分 AI 的功能,却牺牲了原本的一些 BI 功能,性价比低,甚至得不偿失。


浏览完整内容及更多观点

  • 可在微信小店购买纸刊



  • 也可扫码在线阅读


资讯配图

扫码进入#03期《WAIC UP!》

解锁9篇AI时代最实用的解决方案



Hello: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推出首份刊物《WAIC UP!》,一部「AI时代进化指南」。


WAIC UP! WAKE UP MORE!

我们邀请全球AI及跨领域的先锋力量,共同释放思考的力量与智慧的主张,旨在唤醒更多人,探究关乎技术跃迁、自我边界和未来文明的无限可能。


准备好!释放你的思考,觉醒你的行动,与我们一同探究那些尚未显现的可能性,勾勒以人为中心的未来智慧文明全景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内容!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To B 领域第一批吃 AI 螃蟹的人,复盘了「AI 落地」的真相和方法论
AirPods重大更新,又要颠覆行业?
2025年AI发展报告
李想:i8产品力上没对手,友商摸着理想过河/微信聊天支持引用部分内容/苹果AI机器人或27年推出
AI耗电,不止数据中心
AI的快速兴起,为焊接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 报名通道
AI驱动制造业绩效革新:从“割裂式量化管理”到“一体化智能绩效体系”
OpenAI波兰双雄:GPT不是偶然!再忆奥特曼被逐当天实况
扎克伯格看OpenAI直播挖人,北大校友孙之清加入Meta
Cohere融资36亿,AMD英伟达都投了!前Meta研究副总裁出任首席AI官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