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增速普遍放缓的2025年,安徽外贸却逆势上扬。
近日,合肥海关发布的最新外贸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43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其中,出口3647.3亿元,增长13.8%;进口1786.8亿元,增长14.8%。外贸总值保持中部第1,增速居全国第6。
从出口产品看的话,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超7成,其中汽车出口量保持全国第1,成为拉动增长的绝对主力。
亮眼数据背后,是汽车、芯片、机器人等产业组成的“安徽军团”集体发力,更折射出安徽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01 安徽汽车,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逆袭
在安徽,“新能源铁三角”已强势崛起。
合肥比亚迪工厂每3.4分钟就能下线一辆新车,芜湖奇瑞生产线则源源不断地输出全球畅销车型。
目前,安徽已集聚奇瑞集团、蔚来汽车、大众安徽、合肥比亚迪、江汽集团、合肥长安、汉马科技7家整车企业,拥有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全系列产品,构建起配套完善的庞大全产业链;仅零部件层面,就拥有规上零部件生产企业1100多家。
其中,以合肥和芜湖为核心的“双核驱动”模式逐渐成熟:合肥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芜湖则在传统燃油车和出口市场深耕细作。双方共同打造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这种产业集聚效应,极大地提升了安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反映到全球市场上,“安徽速度”称得上狂飙。
据安徽省汽车办,今年上半年,全省汽车产量达149.9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3.09万辆,双双位居全国第一。
出口成绩更是令人惊叹,全国每四辆出口汽车中,就有一辆来自安徽。
奇瑞集团作为安徽汽车产业的领军者,今年成功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据其8月1日发布的销量快报,2025年前7个月累计销售汽车148.46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5%。
其中,前7个月,奇瑞集团累计出口汽车66.94万辆,继续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
复盘这一路,安徽在汽车产业的足迹从“跟跑者”逐渐成为“领跑者”,新能源汽车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接近半壁江山,并非一蹴而就。
“十四五”以来,安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由2020年的116.1万辆、10.5万辆,提升至2024年的357万辆、168.4万辆,分别增长了2倍和15倍;排名由全国第8位和第4位,双双提升至全国第2位。
02 “芯屏联动”开启万亿新局
除了汽车,集成电路亦是安徽省的产业勋章,现已实现了从“卡脖子”到“国产替代先锋”的飞跃。
作为国家“十四五”集成电路重点发展区域,安徽已集聚500多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生态。
据媒体报道,2024年1至10月,全省生产芯片近80亿块。2024年,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在蚌埠下线,开创高世代OLED玻璃基板“中国制造”新纪元。˙
长鑫、晶合等标志性项目的加快建设,使安徽集成电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日益提升。晶合集成在液晶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代工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并成功跻身晶圆代工企业全球前十。
在新型显示领域,安徽亦从“跟跑者”升级为“全球标准制定者”:京东方的柔性屏可像纸张一样卷曲,维信诺的AMOLED面板则点亮了全球众多智能设备。安徽已构建起“从沙子到整机”的完整显示产业布局,2023年,全省各类显示面板年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二、世界第三。
8月11日上午全球首条搭载无精密金属掩模版技术的高世代AMOLED产线——合肥国显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举行主厂房封顶仪式。这标志着安徽在显示技术领域,已从追随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
俯瞰整体产业沿革,据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2024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1%;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居41个大类行业之首;增加值占比创历史新高,达到全省工业比重的11%。全省新型显示产业实现营收超1400亿元,同比增长31.2%。全省新型显示面板产能约4000万平米,位居全国第二位,长三角第一位。
03 具身智能,合肥“智造”的下一个爆发点
在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合肥天团”的精彩表现吸引了众多目光。
江淮中心的绳驱S1机器人,凭借7自由度手臂能够轻柔地捏住奶糖;乐聚的5G-A人形机器人“夸父”,可在1200公里外远程操控下完成太极拳表演。
埃夫特的300公斤级工业机器人展示了卓越的精密焊接能力,无论科技的“安妮”机器人拥有34个面部自由度,能够生动模仿人类表情。
177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在安徽汇聚,形成了强大的创新生态,让安徽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抢占先机。
更有企业努力实现从实验室迈向生活场景的跨越:聆动通用的“机器人老师”专注训练机械臂精准抓取鸡蛋,科大讯飞的语音模块赋予服务机器人听懂多种方言的能力。
可以说,安徽机器人产业不仅在技术研发上成果丰硕,还积极将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
据报道,“安妮”机器人即将走进合肥校园,担任AI助教;绳驱机器人也开始尝试家庭服务工作。这些“安徽造”机器人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汽车到芯片,从显示屏到机器人,安徽产业的逆袭之路,蕴含着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密码。
坐稳“中部第一省”,安徽正用实际行动证明,所谓的“产业奇迹”背后,从来不是一日之功,而是源于多年如一日的深耕细作与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