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幻想过,有一天人们不用开口说话,仅靠脑海中的想法,就能与外界交流?现在,这个看似科幻的场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成功识别并解码了与 “内心言语” 相关的大脑活动,解码准确率高达 74%。
这项开创性研究于 8 月 14 日发表在《Cell》(细胞)期刊上,为严重言语障碍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脑机接口,简单来说,就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一条直接连接的通路。大脑思维时产生脑电波,脑机接口通过识别脑电波特征读取大脑意图,并转化为计算机指令,相当于直接让大脑跟机器 “对话”。
以前这技术有个麻烦:要么得让人试着 “假装说话”(比如动嘴型),要么得靠眼睛盯着屏幕打字。但这些方法存在明显弊端:身体机能不自主的群体,对肌肉控制、眼球运动不仅速度缓慢,也无法满足日常交流需求。
这次科学家就想:能不能直接读 “心里的话”?就是你不用动任何地方,光在脑子里默念 “内心言语”,机器就知道你想啥。
科学家为 4 名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或脑干中风导致严重瘫痪的参与者,在大脑运动皮层(负责语言的区域)植入微电极(比头发丝还细)。
结果发现,尝试说话和想象说话会激活大脑中重叠的区域,产生相似的神经活动模式,只是信号有强有弱的区别。像同一个房间里开两盏灯,“内心言语” 比 “开口说” 的那盏灯暗一点,但能抓着信号。
基于此,团队利用采集到的 “内心言语” 数据训练 AI 模型。在概念验证中,该脑机接口系统能从包含多达 12.5 万个单词的庞大词汇库中,解码想象中的句子,准确率达 74%,甚至能捕捉到用户为完成计算任务而在心中默念的数字。
此外,团队还有个贴心的设计:你不想让机器 “读” 你心思的时候咋办?科学家弄了个 “脑内密码” —— 比如你在心里默念一句固定的话,像 “奇奇砰砰邦邦”(chitty chitty bang bang),机器一识别到这话,就会关闭继续解码的功能,保护思维隐私。
其实,这并非脑机接口领域的唯一喜讯。早在今年 3 月,我国自主研发的 “北脑一号” 第 3 例人体植入手术成功完成,这一全植入式无线脑机接口系统,专注于因脊髓损伤、脑卒中等原因导致的运动及言语障碍的功能替代与康复治疗,已完成首批三例人体植入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国外之前也有进展,2023 年 8 月《自然》杂志上就有研究说,斯坦福和另一个大学的团队,让瘫痪病人用脑机接口聊天,每分钟能出 60 到 80 个词,差不多是正常人说话速度的一半,比以前快多了。
当然,现在这技术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 比如有时候会猜错你心里的话,传感器可以再灵敏点、AI 再聪明点、信号还能再加强点。
并且,该技术也可以不局限于病人使用,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起心动念皆有机器帮扶实现,“心想事成” 将不再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文章推荐




商务合作
张思涵:18594278240(同微)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