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8 月 17 日,2025 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 “冰丝带” 圆满落幕。来自 16 个国家的 280 支队伍在 26 个赛项中展开激烈角逐,中国 “具身天工 Ultra” 机器人以 21.50 秒的成绩夺得百米赛冠军,成为全球首个 “人形机器人飞人”。赛事同期成立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联合会,计划 2026 年在北京举办第二届赛事。此次运动会不仅展示了机器人在运动、协作和智能决策领域的突破,更推动了全球机器人产业生态的构建。中国通过主办此类国际赛事,进一步巩固了在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政策层面则呼应了 “十四五” 规划中关于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方向。(中国网)


路透社8月11日报道,英伟达和 AMD 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将其在华芯片销售额的 15% 上交,以换取出口许可证。此举是美国 “芯片抽成” 政策的首次落地,旨在限制中国获取先进算力。中国迅速反制,工信部要求企业评估 H20 芯片安全风险,寒武纪、海光等国产厂商订单激增。这一政策不仅影响企业利润,更倒逼中国加速半导体自主化。据德勤预测,2027 年全球 AI 芯片市场将达 4000 亿美元,中国有望通过国产替代占据重要份额。(路透社)


欧盟与美国原定在7月达成的关税与市场准入框架后续需要以一份联合声明予以“落地”,但由于美方希望在数字服务、平台内容治理等方面争取更多空间,欧盟坚称《数字服务法》(DSA)等既有规制“不可谈判”,致使声明迟迟无法发布。受影响的不仅是平台企业的合规边界,也牵动汽车关税、农工产品开放的时间表与交换筹码。政策层面,这一僵局意味着跨大西洋“以市场换规则”的交易难以复制——欧盟将以法治路径捍卫数字主权,美方则更关注本土科技公司话语权与表达自由框架。对平台企业而言,中短期仍须按欧盟强监管节奏推进内容审核、广告透明与风险评估;跨境数据与算法问责的双边磨合,将在更长周期内反复博弈。(金融时报)


欧盟在 2025 年上半年以来持续推进 AI 监管配套(包括拟议的行为准则、合规代码与实施指南),在 8 月中旬讨论仍在推进,目标是为企业提供从合规到自查的实操工具。对跨国公司而言,欧盟这类“先行法”具有示范性,会被全球其他司法辖区参照或触发合规溢出效应(企业需按最严格规则调整全球产品)。政策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把“规则可操作化”与“行业创新”平衡起来。(路透社)




8月15日, OpenAI 部分现任与前员工在洽谈将近 60 亿美元的二级股份出售,买方包括软银、Thrive、Dragoneer 等,标示出私营 AI 巨头在追求员工流动性与引入长期资本的双重诉求。若交易按市传估值约 5,000 亿美元成交,将对行业估值基准与后续资本进入,如数据中心、电力供应链投资,产生示范效应。同时伴随治理问题,如员工持股集中、早期投资者权利、估值合理性值得关注。该事件也可能促使监管与市场对“关键 AI 企业的外部控制与影响力”进行更密切观察。(路透社)


8月14-16日,路透独家披露 Meta 内部的“GenAI 内容风险标准”文档,显示此前某些内部准则允许或在训练样例中出现不当场景,例如 AI 与未成年人的浪漫、感性对话条目、错误医疗建议等。此消息引发国会参议员要求调查并对 Meta 监管问责提出质疑,并被媒体连带报道为 Meta 正在对其 AI 组织进行第四次重整,目标是整合并提高对 AGI与基础设施的推进效率。(路透社)
周报编辑|李森
审核|赵杨博
终审|梁正 鲁俊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