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头条:24小时政策连发,低空经济进入“重金激励”周期
8月19日中国气象局消息,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云南省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核心政策包括:

- 最高奖励1000万元
对引进关键零部件制造、飞控系统研发等强链补链企业给予资金扶持; - 打造三大战略基地
高原无人机制造集聚地、低空飞行多元应用基地、低空飞行装备出口基地; - 跨境贸易突破
设立东南亚无人机贸易绿色通道,简化适航认证跨境互认流程。
政策深意:云南瞄准高原特色产业,以真金白银吸引头部企业填补产业链空白,同时借力区位优势抢占东南亚市场先机。
02 技术攻坚:江苏破解低空气象“卡脖子”难题
8月14日,江苏省低空气象联合创新工作室在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江苏在低空经济安全保障领域迈入新阶段。该工作室由省气象台与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联合组建,核心任务包括:

- 攻关三大技术瓶颈
微尺度低空气象监测告警、分钟级百米级精细化预报、气象风险动态预警; - 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
推动"监测—预报—预警—服务"闭环落地,开发8类气象风险预警产品; - 日均服务40万架次
自6月30日平台开放以来,已为低空无人机提供滚动气象服务,台风期间提前24小时发布适航预警。
行业痛点突破:
- 精准对接飞行需求
创新"飞行计划—临飞终审—事后评估"递进式保障体系,解决传统气象服务"范围宽泛、精度低、时效差"问题; - 填补数据空白
针对低空飞行30%事故与天气相关的痛点,提供厘米级风场监测与短临预报产品。
03 国家层面:空域改革与反制技术突破
空域管理动态:
民航局推进空域动态网格化分级管理(开放/管制/禁飞区),eVTOL试点城市扩至合肥、杭州等6市; 无人机飞手需通过"低空智联平台"实时申报飞行计划,无证“黑飞”最高罚10万元。
反黑飞技术突破:
8月14日,中兴通讯联合信通院发布《低空安防融合感知蓝皮书》,推出三大核心技术:
04 eVTOL商业化:从“取证难”到“交付潮”
- 亿航智能
全球首架吨级eVTOL“三证齐全”(TC/PC/AC),将启动商业化交付,目标2025年营收15亿元; - 峰飞航空
获宁德时代数亿美元战略投资,凝聚态电池续航提升60%-90%,2026年量产; - 深圳试点
开通“蛇口-珠海”eVTOL航线,单程20分钟,票价300元,上座率达75%。
风险提示:适航认证进度仍存变数,长距离载人机型审定标准尚未统一。
05 深度分析:低空气象服务的战略升维
① 从辅助到核心基础设施
江苏工作室的成立揭示低空气象服务正从"事后响应"转向"主动管控":
- 技术标准化
推动《低空飞行管理运行平台气象信息服务指南》落地,统一7大类35种核心产品格式; - 空域利用率提升
精细化预报使低空可飞空域利用率提高25%,减少因天气导致的航线取消。
② 军民协同破局数据孤岛
民航局推动建立地方气象与军航数据共享机制,解决"低空监测未成体系"的历史难题; 江苏试点融合北斗定位+气象数据,实现通用航空器动态监控全覆盖。

③ 商业化拐点已至
- 市场规模
2025年全国低空气象服务采购额突破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0%; - 技术输出
华为为老挝搭建低空监管平台,江苏模式有望复制至东南亚。
06 猫头鹰洞察:低空安全的“气象护城河”
江苏的实践凸显低空经济竞争本质是安全保障能力的竞争:
✅ 技术护城河:分钟级预报能力需融合AI算法、CFD仿真、垂直气象观测,门槛极高;
⚠️ 隐忧警示:
全国仅12% 的通航机场配备专业气象设备,县级保障能力存缺口; 低空风切变预警误报率仍达15% ,高原场景技术适配性待验证。
结语:当云南的千万奖励吸引产业聚集,江苏的"气象大脑"正悄然筑牢低空经济的生命线——下一个万亿市场,或许藏在那些攻克0.1秒预报误差的实验室中。

感谢您的关注与陪伴!点击下方卡片锁定我们
每日第一时间获取:
✅低空空域改革政策权威解读
✅国内外低空经济前沿动态
✅产业趋势分析与投资机遇
✨我们将持续深耕低空领域,成为您洞察行业风向的窗口。快点击关注,与数万从业者共探低空经济新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