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估体系的信任崩塌。作文和考试一直是世界各地教育的基石,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教师和家长呼吁采用新的方法来评估儿童的进步。《报告》显示,16%的欧洲学生承认使用人工智能写论文。更值得关注的是,28%的欧洲学生强调“使用人工智能是为了优化作业质量,而非作弊”,折射出欧洲年轻一代对技术工具的天然接纳。同时,传统考试的局限性在人工智能时代被放大。62%的欧洲家长认为,需要用新的方法来评估孩子的进步。为此,74%的欧洲教师建议推广“模拟场景评估(SBA)”模式。这是一种源自医疗领域的评估方式,通过虚拟急诊室、商业决策等场景,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体系的时代脱节。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国家中,“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是欧洲教师认为教学方式与社会严重脱节的两个科目。与此同时,30%的欧洲学生将“舞蹈课”列为“最无用科目”。与之相对,“人工智能伦理”、“网络安全”、“金融素养”等“未来技能”的呼声高涨,西班牙甚至有47%的学生将“学习人工智能”列为首要需求。调查还显示,“压力管理”被家长和教师视为年轻人最重要的生活技能,紧随其后的是“健康和健身”、“财务意识”和“外语技能”等。
数字鸿沟的代际传递。《报告》认为,欧洲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人工智能工具获取上的差异,可能加剧教育不公平。目前,78%的欧洲私立学校配备人工智能导师,而公立学校仅15%。然而,更值得警惕的是“教师数字能力断层”。《报告》显示,尽管欧洲85%的学生已接触到人工智能生成的虚假内容,但75%的教师仍缺乏人工智能相关培训。这种“技术鸿沟”导致教育系统难以应对智能时代的技能需求,学生不得不通过社交媒体自学人工智能技能和知识。
数字原生代的教育困境。面对“永远在线”一代,屏幕时间的双面性和数字风险让欧洲家长担忧。法国家长担心屏幕使用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注意力。调查显示,85%的欧洲孩子接触过虚假新闻和深度伪造内容,91%的欧洲教师担心错误信息影响学生成长。多数欧洲家长和教师认为,孩子应在12岁左右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但各国差异较大。超过九成的欧洲教师和家长认为技术是重要的教育工具,58%的欧洲家长和67%的欧洲教师认为没有在线工具,孩子无法为职场做好准备。《报告》认为,应让孩子们能够以健康、安全和有用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软技能越来越重要。《报告》认为,情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软技能在未来越来越重要。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有关研究表明,企业高管对软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欧洲家长也普遍认识到掌握人类技能的重要性。《报告》提出,确保教学具有适应性、公平性,并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对于保持未来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报告》认为,技术正在重塑教学范式,人工智能正从辅助工具向核心教育要素演进,有望推动实现教育个性化。《报告》显示,人工智能可协助教师高效完成行政工作,让其更专注于与学生的互动。例如,在课堂上使用人工智能可向困难学生提供实时反馈和帮助,将未来的课程安排集中在学生相对较弱的领域,并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提供个性化课程。
人文价值的不可替代。53%的欧洲学生认为2030年智能机器人将进入课堂,46%的欧洲学生期待2050年虚拟教师普及。然而,《报告》认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情商,这些是机器目前无法复制的;而且,教师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个人成长中起到重要引导作用,例如很多学生是因为对数学教师的认可而喜欢学习数学。
《报告》揭示了一个重要命题,人工智能不是教育的替代者,而是变革的催化剂。基于《报告》数据,结合欧洲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趋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智能时代全球教育变革。
推进评估革命。调查显示,当前,模拟场景评估、项目制学习等创新方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在英国,试点学校学生通过“虚拟城市规划”项目,综合运用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和团队协作等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测评可信度显著提升。
重构课程模式。结合《报告》调查结果,课程体系可划分为“基础层—技术层—素养层”三大模块,技术层纳入人工智能伦理、网络安全、低代码开发等必修课,素养层强化批判性思维、跨文化沟通、压力管理等软技能。在意大利,中学生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艺术作品,同时探讨“版权归属”、“算法偏见”等哲学问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得以锻炼。
推动教师角色转换。《报告》认为,教师角色正经历颠覆性重构,亟须升级教师培训体系,重点提升教师人工智能工具应用、跨学科整合能力。英国等欧洲国家完善“微认证”体系,为教师提供“人工智能课堂应用”、“数据驱动教学”等专项培训,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效率。
实现家校社协同良性循环。《报告》揭示了一个有趣的“代际认知差”,52%的家长担忧孩子“沉迷屏幕”,但45%的学生实际将数字设备用于学习。对此,政府、教育界、家庭与私营部门应携手合作,构建一个包容、个性化且能应对未来复杂挑战的教育体系。
来源丨《中国教育报》,原标题《技术为翼,个性为锚》
记者丨黄金鲁克
美编丨嘉晨
☟☟☟
☞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筹备组征集公告☜
☝
精选报告推荐:
11份清华大学的DeepSeek教程,全都给你打包好了,直接领取:
【清华第四版】DeepSeek+DeepResearch让科研像聊天一样简单?
【清华第七版】文科生零基础AI编程:快速提升想象力和实操能力
【清华第十一版】2025AI赋能教育:高考志愿填报工具使用指南
10份北京大学的DeepSeek教程
【北京大学第五版】Deepseek应用场景中需要关注的十个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
【北京大学第九版】AI+Agent与Agentic+AI的原理和应用洞察与未来展望
【北京大学第十版】DeepSeek在教育和学术领域的应用场景与案例(上中下合集)
8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专题系列教程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一--吴飞:DeepSeek-回望AI三大主义与加强通识教育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二--陈文智:Chatting or Acting-DeepSeek的突破边界与浙大先生的未来图景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三--孙凌云:DeepSeek: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和人机协作的新常态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四--王则可:DeepSeek模型优势:算力、成本角度解读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五--陈静远:语言解码双生花:人类经验与AI算法的镜像之旅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六--吴超:走向数字社会:从Deepseek到群体智慧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七--朱朝阳:DeepSeek之火,可以燎原
浙江大学DeepSeek专题系列八--陈建海: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与AI通识教育之未来
4份51CTO的《DeepSeek入门宝典》
51CTO:《DeepSeek入门宝典》:第1册-技术解析篇
51CTO:《DeepSeek入门宝典》:第2册-开发实战篇
51CTO:《DeepSeek入门宝典》:第3册-行业应用篇
51CTO:《DeepSeek入门宝典》:第4册-个人使用篇
5份厦门大学的DeepSeek教程
【厦门大学第一版】DeepSeek大模型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
【厦门大学第五版】DeepSeek等大模型工具使用手册-实战篇
10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公开课第二季专题系列教程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DeepSeek技术溯源及前沿探索》(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2025从大模型、智能体到复杂AI应用系统的构建——以产业大脑为例(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智能金融——AI驱动的金融变革(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人工智能重塑科学与工程研究(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司法及相关思考(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AI大模型如何破局传统医疗(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2025年大模型:从单词接龙到行业落地报告(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2025大小模型端云协同赋能人机交互报告(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DeepSeek时代:让AI更懂中国文化的美与善(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二季:智能音乐生成:理解·反馈·融合(附PDF下载)
6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公开课第三季专题系列教程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三季:走进海洋人工智能的未来(附PDF下载)
【精选报告】浙江大学公开课第三季:当艺术遇见AI:科艺融合的新探索(附PDF下载)
【AI加油站】第八部:《模式识别(第四版)-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附下载)
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高端社区

一次性说清楚DeepSeek,史上最全(建议收藏)
DeepSeek一分钟做一份PPT
用DeepSeek写爆款文章?自媒体人必看指南
【5分钟解锁DeepSeek王炸攻略】顶级AI玩法,解锁办公+创作新境界!
【中国风动漫】《雾山五行》大火,却很少人知道它的前身《岁城璃心》一个拿着十米大刀的男主夭折!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小编联系(微信号:913572853),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本订阅号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如需投稿请与小助理联系(微信号:AI480908961)
编辑:Ze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