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硬核创业第三次”,将要开始盈利了。
昨晚,小米集团晒出2025年Q2成绩单,数据亮眼:集团营收、净利润双双刷新历史新高,让人亮瞎眼的,是小米汽车的表现。
财报显示,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达213亿元,同比暴增234%。其中汽车业务独揽206亿元,单季交付81,302辆,刷新纪录。更关键的是,亏损收窄到3亿元,毛利率飙到26.4%。
卢伟冰在会上放出两颗重磅炸弹:一是全年35万辆交付目标信心满满,二是小米汽车最快今年下半年就能实现单季盈利。

背后逻辑其实很清晰。销量上去了,成本自然被摊薄,研发和制造的单车负担下降;再加上工厂投产、供应链磨合逐渐到位,长期投入开始回本。换句话说,小米汽车正从“烧钱换市场”走向“卖得越多越赚钱”。
新势力们,到底谁能抢先四季度盈利?
2025 年过半,聚焦纯电技术路线的造车新势力(如小米、蔚来、小鹏等)纷纷将盈利目标定在今年四季度,而理想、零跑、赛力斯等增程式路线车企因技术方案简单、电池采购成本低,已实现盈利。
纯电新势力要在四季度盈利,需满足多重条件:一是提升销量、扩大规模以摊薄成本;二是降本增效,控制电池等组件采购成本、压缩研发和销售开支;三是推进智能化和全球化,抢占市场先机。
小米汽车已经跑出了“高销量+高毛利”的组合拳,离真正赚钱,就差一个季度的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