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1日消息,据美国媒体CNBC报道,英特尔正在与其他大型投资者进行谈判,希望以折扣价获得资本注入,以应对财务压力和市场竞争。
毫无疑问,这是英特尔在当前激烈竞争和巨大资本开支压力下,为其宏大复兴计划寻求“燃料”的关键一步。
英特尔近年来因芯片代工业务巨额亏损(2024年股价下跌60%)及错失AI芯片市场机遇,陷入严重财务危机。为支撑其“美国制造”战略(如俄亥俄州全球最大芯片基地计划),公司急需大规模资金投入,但自身资产负债表已承压。
这两天,英特尔迎来的最好的信息是,日本软银已以每股23美元(低于市价)投资20亿美元(占股约2%),成为其第五大股东。然而,这家美国芯片巨头仍需巨额的资金。
尽管前几天特朗普政府对外宣称,计划通过国家资本入股(持股比例或达10%),以支持其国内制造能力,但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随后表示,美国政府希望获得英特尔的股权以换取《芯片法案》提供的资金。
尽管英特尔是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ct)的主要受益者之一,有望获得80亿美元的政府直接补贴,但政府资金的拨付往往附带复杂的条件和监管要求。而且,卢特尼克提出的“以补贴换股份”的形式,让美国政府介入的利好趋近于零。
有消息人士表示也表示,“《芯片法案》的资金——可以说是免费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但变成股权对他们没有帮助,因为它会稀释他们的股权。”
英特尔股价本周三下跌近7%,抹去了本周早些时候的涨幅。
消息人士还透露,英特尔目前正在寻求软银以外的股权增持。而通过折价增资,旨在通过吸引更多投资者分摊成本,降低整体融资风险。
当前,在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及人工智能(AI)芯片领域,英特尔面临着来自台积电(TSMC)、三星(Samsung)、英伟达(NVIDIA)和AMD等对手的空前压力。为了在先进制程技术上追赶并超越竞争对手,研发和设备升级的投入呈指数级增长。此时进行资本扩充,可以增强其财务实力,为下一代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市场竞争提供更充足的弹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