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王圆磊
编辑丨刘 欢

就在前不久,vivo智慧终端产品总经理洪沂还在微博为vivo Vision探索版“吆喝”,与网友安利一个无休的新方式:躺在办公椅上看大片。戴上vivo Vision,就“带”上了一整个IMAX影厅。
那么,这款承担vivo战略野望的MR新作,究竟质地如何?

先来看外观,vivo Vision探索版采用立体几何流光镜,悬浮微缝设计,为降低重量,采用了中框风扇一体化设计,整机重约398克,实现了全球最轻。并支持100-1000度磁吸光学镜片。
在配置上,vivo Vision探索版采用Micro-OLED屏幕,双目8K超高清分辨率,94%DCI-P3广色域。此外,自研空间计算算法,搭载高通第二代晓龙®XR2+平台,超低延时全彩透视,视觉和交互体验大幅优化,整机具备更强的性能。
在交互上,vivo Vision探索版支持1.6°高精度眼动追踪,支持26个自由度微手势识别,替代手柄的交互控制,实现自然眼手多模态交互。
同时,支持部分手机拍摄的空间视频与照片,提供更立体的回看效果。

目前,vivo Vision探索版暂不公开发售,8月22日起,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等城市开启线下体验。
相比于600-650克的Apple Vision Pro,vivo Vision探索版在重量上具有明显优势,整机减轻大约40%。
相比于vivo Vision探索版的“诚意”,外界更关心的是,作为一家头部手机厂商,vivo为何会选择进军头显市场?

vivo也不例外。事实上,尝试打进头显市场,这和vivo面临的压力不无关系。
智能手机是vivo的基本盘,且vivo主打中端机市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酷派、魅族、金立、Redmi、荣耀、联想等品牌,都曾聚焦过中端机。
但在众多玩家中,vivo算是一匹“黑马”。在2014年前,vivo还仅是智能手机市场的“边角料”。2015年是个转折,这一年vivo销量突破3500万部,一跃成为国产手机第4名。
到了2021年,vivo迎来真正的高光时刻。当年一季度,vivo以2160万的销量首次拿下中国市场第一,正式杀入中国手机市场第一梯队。
回顾vivo的“上位”过程中,“机海战术”是关键推力。2021年,vivo和子品牌IQOO累计发布49款手机,推新之快令人咂舌。对比友商,OPPO(含Realme、一加)同期发布42款,荣耀发布23款,小米(含红米)发布21款,华为发布11款。
很明显,vivo走的是“量大管饱”的路子。2022年,vivo和IQOO继续“机海战术”,累计发布40多款。也是在2022年,vivo维持住了国内出货量第一的宝座。
除“机海战术”外,vivo同时在设计、影像、系统、性能四大方向上发力,成功打造了中低端市场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
比如在影像上,vivo专门组建了千人规模的研发团队,并与蔡司联合成立影像实验室,专门聚焦移动影像消费者需求与行业技术突破,逐步成为手机影像的标杆。
基于“机海战术”、细分领域的领先性,再叠加在下沉市场线下门店渠道优势,vivo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产手机领航者。
出货量是决定手机厂商生死的关键。2021-2022年,vivo连续两年登顶中国手机市场,成为出货量第一的国产品牌。
但遗憾的是,到2023年二季度便出现了下滑,彼时尽管以1140万台的出货量维持了国内市场第一,但市占率却降至了18%。
国内市场内卷严重,海外市场也不好过。Canalys报告显示,在印度以及东南亚、非洲区域,苹果、三星成为市场霸主,小米、传音、OPPO紧随其后,vivo的竞争力明显偏弱。
回头看,vivo的崛起很大程度是因在智能手机产业红利释放的过程中,实施了适合本土市场的战略战术。
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市场今时已不同往日,中低端市场正在被高端机挤压,且中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已阴跌7年多。换句话说,手机行业早已是存量市场。
2024年,中国市场上新机型高达396款。在竞争惨烈的中低端市场,vivo早期构建的软硬件技术和渠道优势正在被打破。IDC数据显示,2025年Q1,vivo已以14.6%的市场份额下滑至第四名。
在智能手机之外,提前布局下一代产品,是vivo迫切向外界讲的新故事。
如果从整体看vivo的布局便不难发现,MR头显也仅是vivo破局的环节之一。此前,vivo还成立了机器人Lab,以机器人联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

根据vivo介绍,vivo的路子可简述为,依托vivo“蓝科技”在AI大模型与影像领域的积累,叠加实时空间计算能力,vivo聚焦孵化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主攻消费级市场,聚焦于家庭场景的机器人产品。
从全盘来看,vivo Vision探索版可视为vivo迈向机器人场景的阶段性成果。
2023年12月,胡柏山就曾表示,MR是让机器人拥有强大空间感知能力的关键技术。

基于此,vivo将平面影像拓展至空间领域,还一度与智能眼镜品牌Rokid合作,探索3D影像。因此vivo在头显产品上并非毫无基础。
但问题的关键是,头显是一个有前途亦或“钱途”的领域吗?
在vivo Vision探索版之前,全球范围内已有Apple Vision Pro、三星Project Moohan等诸多产品。
以Apple Vision Pro来看,虽然在技术上代表了全球混合现实技术的巅峰水平,但在佩戴舒适性和价格上却让人望而却步,一直未曾真正打开市场。
试想一下,Apple Vision Pro重量为600-650克,已超过一斤重量,谁会在头上长时间绑一瓶纯净水呢?

更尴尬的是,除了游戏、观影等特定场景外,消费者很难找到长时间佩戴Apple Vision Pro的理由。简言之,使用场景、产品定位还处于混沌状态。
有Apple Vision Pro的前车之鉴,似乎不难预料vivo Vision探索版的下场。
当然,vivo Vision探索版也存在超越前者的可能性,目前也仅是探索版,关键是未来能否进一步实现轻量化设计、在价格上更亲民、在生态系统上更丰富、在操作上更便捷、在服务上更完善,且学习成本进一步降低。
2023年1月,一向极为低调的vivo创始人沈炜表示,未来三到五年,智能手机行业面临形势都会比较严峻。
显然,vivo高层已经意识到vivo需要破局,但MR头显能否支撑vivo讲好眼下阶段新故事,恐怕还需要市场验证。
END


往期精选:

请点下【♡】给小编加鸡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