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精密仪器(高端装备)

新事时序 2025-08-25 07:08
资讯配图

文|王小发


昨天和朋友聊天。他说现在做什么生意都不容易。我说,那你了解精密仪器吗?他愣了一下,"那是什么东西?"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手机里的传感器,汽车的检测设备,医院的CT机。背后都是精密仪器在默默工作。这个看似冷门的产业,实际上撑起了整个现代工业的脊梁。

01 产业链解析🌴

资讯配图

精密仪器产业链其实很好理解。就像做菜一样。


上游是买菜。半导体材料、光电子元器件、精密机械零件。这些是原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决定最终产品。


中游是炒菜。研发、设计、生产、组装。这是核心环节。技术含量最高,利润也最丰厚。国内企业正在这个环节发力。但说实话,路还很长。


下游是吃菜。科研院所、工业制造、医疗设备、国防军工。需求旺盛。钱也好赚。问题是对产品要求极高。


整条链子环环相扣。哪个环节掉链子,整个产业都会受影响。

02 收入总拆解🌴

资讯配图


先说个数字。全球精密仪器市场规模大概4000多亿美元。中国占了差不多四分之一。


收入结构很有意思。按产品分,电子测量仪器占比最大,差不多30%。然后是光学仪器、分析仪器。这几类基本占了大头。


按应用领域分,工业制造排第一。占比超过40%。毕竟制造业对精密测量的需求最大。其次是科研教育,大概20%多。医疗健康也在快速增长。


利润率呢?行业平均毛利率在35%-45%之间。听起来不错,但研发投入也很大。一般占营收的8%-15%。有些公司甚至更高。


国内企业和国外比,差距主要在高端产品。我们在中低端市场份额不小,但高端基本被欧美日垄断。价格差距能达到3-5倍。

03 上游产业链🌴

资讯配图


核心器件。比如高精度传感器,光电子器件。每次看到这些数据都心里发紧。


原材料方面稍好一些。钢材、铝材这些基础材料国内供应充足。但特种材料和合金,还是得看别人脸色。比如航空级钛合金、超高纯度石英玻璃。价格贵不说,供应还不稳定。


加工设备也是个问题。精密机床、光刻设备,基本被德国、日本、荷兰几家公司垄断。国内企业想要升级产线,采购成本非常高。而且还经常遇到技术封锁。


不过这两年有些变化。国产替代在加速。一些关键器件开始有了国产方案。虽然性能还有差距,但至少能用。价格也便宜不少。


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企业开始建立多元化供应体系,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这是明智的选择。

04 中游产业链🌴

资讯配图


中游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


国内主要玩家有海光信息、聚光科技、川仪股份、禾信仪器这些。各有各的特色。海光信息在原子吸收光谱仪方面做得不错。聚光科技在环境监测设备有优势。


但说实话,和国际巨头比还是有差距。安捷伦、赛默飞、丹纳赫这些公司,技术积累深厚,品牌影响力强。在高端市场基本是他们说了算。


研发投入是关键。国外公司普遍在1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20%。国内企业平均只有5%-8%。这个差距不是一时半会能追上的。


生产方面,国内企业在成本控制上有优势。人工成本相对较低,供应链响应速度快。但在精密制造工艺上还需要提升。


最关键的是品牌和客户认知度。很多用户对国产设备还是不太信任,特别是在关键应用场景。这需要时间来改变。

05 下游产业链🌴

下游应用很广泛。几乎所有高技术产业都离不开精密仪器。


工业制造是最大的应用领域。汽车制造、电子产品、航空航天。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密测量和检测。比如发动机制造,公差要求达到微米级。没有精密仪器根本做不出来。


科研院所也是重要客户。大学实验室、科研院所对设备精度要求极高。而且往往需要定制化解决方案。这块市场利润率很高,但技术门槛也很高。


医疗健康领域增长很快。现在医院的设备越来越先进。CT、MRI、血液分析仪。背后都有大量精密仪器支撑。


环保监测这两年特别火。政府对环境治理越来越重视。各种监测设备需求大增。这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客户特点很明显。对价格敏感度不高,但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极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损失可能是巨大的。所以用户更愿意选择有品牌保障的产品。

06 行业发展趋势🌴

资讯配图

说几个明显的趋势。


智能化是大方向。传统仪器正在向智能仪器转变。集成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自动标定、自动诊断。用户体验大幅提升。


小型化也很明显。以前需要整个房间的设备,现在可能只要一个手提箱。便携性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现场检测需求增长很快。


多功能集成成为趋势。一台设备能完成多种测量任务。降低了用户的采购和维护成本。但对技术集成能力要求更高。


国产化在加速。不仅仅是成本考虑,更多是供应链安全考虑。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领域,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国产设备。


服务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卖设备只是开始,后续的维护、升级、培训才是长期价值所在。很多企业开始向"产品+服务"模式转变。


未来几年,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会是两大驱动力。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下游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


当然,挑战也不少。国际竞争激烈,技术壁垒高,人才缺口大。但机会更多。中国制造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都需要精密仪器的支撑。


这个行业注定不会是昙花一现。而是会持续很多年的长期赛道。谁能在技术和市场两端都做好,谁就能在这个万亿级市场中分到更大的蛋糕。


资讯配图

【往期部分内容回顾】↓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高端家具产业链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短剧产业链(爆款逻辑全解析)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高原特色农业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类脑计算机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国潮品牌产业链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新式烘焙产业链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环保家电产业链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黄金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婚戒产业链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运动健身行业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智慧城市产业链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碳中和

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AI绘画软件(Midjourney中国版)

☀ 结束 ☀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收藏或分享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仪器
more
德州仪器继续暴跌,17年最惨
“国仪京用”计划发布,2025年国产高端科学仪器验评推广储备课题征集开启
德州仪器车规级智能高边开关TPS1H100-Q1如何助力汽车电子保险丝技术升级?
精密驱动、高频窄脉冲德州仪器LMG1020芯片——如何助力大疆激光雷达的三维视界
首届全国大学生科学仪器创新大赛在京举办
600亿美元重大投资!模拟芯片巨头德州仪器突传重磅
跨界芯王者:车规级超稳硅MEMS振荡器SiT8924B,同步驱动智能驾驶、高端笔记本与精密仪器!
展商推介||安徽创谱仪器邀您参加2025年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
简仪科技引领AI+模块仪器时代:PXI CONNECT 2025 成功举办
德州仪器Q2营收同比增长16%,超预期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