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域对抗神经网络和可靠伪标签迭代用于跨被试脑电情绪识别

智能传感与脑机接口 2025-08-25 16:25
资讯配图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资讯配图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在公众号平台报道最新研究工作,荐稿请联系小编Robert(微信ID:BrainX007); 或将稿件发送至lgl010@vip.163.com。


英文标题:Domain Adversarial Neural Network with Reliable Pseudo-labels Iteration for cross-subject EEG emotion recognition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knosys.2025.113368
资讯配图

1

成果简介

领域适应(DA)在跨被试脑电情绪识别中至关重要。传统DA方法常因目标域复杂性导致知识转移不准确。子域适应虽有前景,但依赖伪标签质量。为此,本研究提出DANN-RPLI方法,假设高质量样本靠近中心且在扰动下稳定,引入可靠伪标签生成策略,通过迭代和扰动提升标签置信度,利用领域对抗网络混淆子域,实现有效跨域情绪表示。该方法在SEED、SEED-IV和DEAP数据集上取得最佳结果,通过参数对比实验证明算法稳定性,减少不可靠伪标签对脑电测量的影响,为实际EEG-BCI情绪识别提供新方案。

2

研究方法

如图1所示,DANN-RPLI架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基模型、编码器、特征扰动、分类器和判别器、伪标签迭代和投票。

资讯配图

图1 Dann-RPLI的体系结构

2.1 基模型

 采用基于原型表示的成对学习(PR-PL)模型的预测作为初始伪标签。PR-PL是先进的跨被试情绪识别迁移学习框架,为DANN-RPLI方法奠定稳健基础。源域和目标域脑电样本的DE特征经类似预处理后输入PR-PL模型。PR-PL生成的初始伪标签能准确反映情绪状态,为后续分组组合提供基础。

2.2 编码器

使用共享参数的多层感知机(MLP),将样本系统地分为六组并提取高维特征,有效提升领域对抗模型的泛化性能。如图2所示。

同时我们扩大小规模目标数据集(带伪标签),增强模型跨主体泛化能力。编码器中,样本分组依据样本所属域和伪标签相似性。

资讯配图

图2 Dann-RPLI的编码器结构

2.3 特征扰动

假设目标域中高质量的样本(即标签稳定的样本)在扰动后仍能保持稳定。为了增强对伪标签的信任度,围绕各自的伪标签中心对所有脑电样本进行扰动。具体而言,根据伪标签将这些样本屏蔽为多个类别,并计算每个类别的中心样本。然后对样本施加扰动,使其远离原类别中心并靠近其他类别中心,从而生成扰动后的样本,如图3所示。

资讯配图

图3 Dann-RPLI的特征扰动过程

2.4 分类器和鉴别器

随后开发一个对抗性判别器(AD),用于区分六个组。AD由两个全连接层和一个输出层构成。判别器采用交叉熵损失。在训练期间,编码器和AD的参数通过迭代进行更新,直至源域和目标域无法区分。

2.5 伪标签迭代

通过对比原始和扰动数据的预测标签一致性,并结合Softmax概率阈值来生成可靠伪标签。这些伪标签数据反馈至编码器,助力模型优化特征表征,提升目标域性能。训练分两步:先用基础模型生成初始标签并训练编码器、分类器和判别器;后移除基础模型,引入伪标签迭代生成伪标签并训练相关组件。训练损失整合对抗、对比和分类损失,权重相同。

2.6投票

依照第2.1至2.5节的方法,将所有源被试适应至目标被试后,可获得M个领域适配模型。从中选出性能最高的M个模型,预测目标被试未标记的脑电数据。再利用投票机制汇总预测的情感标签,选取在选定的M个模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情感标签作为最终预测结果。


3

研究结果

表1 所提出方法在SEED数据集上的跨被试情绪分类总体性能

资讯配图

表2 所提出方法在SEED-IV数据集上的跨被试情绪分类总体性能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图4 SEED数据集上跨被试情绪分类的混淆矩阵

表3 所提出方法在DEAP数据集上的跨被试情绪分类总体性能

资讯配图

表4 所提方法与其他方法在SEED、SEED-IV和DEAP数据集上产生的跨被试情绪分类结果对比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图5 在SEED数据集上,随着训练周期的增加,3种先进方法和所提出方法的性能表现

资讯配图

图6 在跨被试脑电情绪识别任务中的t-SNE可视化结果。(a)原始数据,(b)训练后的编码数据

表5 所提出方法在SEED数据集上不同阈值下的性能表现

资讯配图


表6 所提出方法在SEED数据集上,使用不同数量的源被试时所达到的性能表现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图7 DANN-RPLI在不同扰动次数下的性能表现对比

资讯配图

图8 SEED数据集各脑电通道在五个频率带的显著性图

表7 在SEED数据集上进行的跨被试脑电情绪识别消融实验结果

资讯配图


4

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DANN-PRLI的新方法,用于解决脑电跨被试情绪识别的挑战。通过引入可靠的伪标签生成策略和迭代过程,提升伪标签质量,增强标签选择的置信度。领域对抗网络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情绪子域适配的鲁棒性,促进更好的跨域情感表示。此外,该方法有效解决脑电测量中伪标签质量的限制问题,为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应用提供一种实用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原创仅代表原创编译,水平有限,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献解读如有疏漏之处,我们深表歉意。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公众号智能传感与脑机接口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