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调侃道——
“会不会说,把小米SU7拉长,就得到了行政款或旅行款。”
先拿小米YU7来说。虽说雷总表示,小米YU7和小米SU7的零件是高度差异化的。但小米SU7和YU7在整体设计上,又的确有不少共同之处。同样的封闭式格栅+水滴大灯,同样的溜背造型+无框车门,尾部也都是环形对称C字形尾灯。以至于很多网友都表示,倘若不纠结什么零件、技术和驾驶风格差异化。
把YU7当成SU7的拉高版,似乎也没啥毛病。
被广为调侃“拉高版”已经有了,那“拉长版”还会远么。
前几天,有博主在接街头上拍到小米SU7新款的伪装车,结合其姿态和长,极有可能就是即将上市的——小米SU7 L。
从侧面望去,这车的整体造型,跟小米SU7有九成相似。
由此带来的,是更长的后车窗长度。可预见的是,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会迎来一波大提升。
由小米SU7“加长”而来的SU7 L,似乎没有对车顶线条做明显改动。换句话说,它没有像常规行政车那样,让溜背明显隆起,给到乘客更充足的头部空间。
主打一个丝滑又平顺。此外,小米SU7 L车顶也有激光雷达,同样具备高阶辅助驾驶能力。具体的车长数值,可能会从SU7的4998mm,增长到5200mm,然后轴距再加个80-100mm左右。
其余配置,包括动力、续航和尺寸三围等等,仍是个未知数。通过局部加长,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有效提升豪华感和乘坐舒适感。有种感觉,小米SU7 L的最终定价,要往40万区间走了。
起初,网友们以为阿米造这小米SU7 L,是临时起意,或是单纯的市场选择。
发现这样一个彩蛋后。从最新曝光的小米新车车型代码,我们还能看到两台新车。其中代号「Kunlun」的车型,机哥之前已经给大家盘过。摒弃掉SU7、YU7类似的运动流线设计,转而采用类似方盒子的造型。
面向多人口家庭,并且满足长途出行需求。
肉眼看上去呢,小米首台增程式SUV,比问界M8长一点,但又矮一点。
方方正正的设计,又有点路虎揽胜内味儿。考虑到小米汽车,设计车型时总喜欢加点“运动风味”。
机哥还是蛮好奇,去掉伪装后的路试车,到底长啥样。
关于小米增程式新车的其余配置,像是动力续航、充电速度和智驾硬件都还是个谜,咱们只能再蹲蹲后续。但可以确定的是,小米汽车要用这台车,真正把销量和规模走起来。
毕竟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无非是一台空间足够大、综合续航足够长、舒适性配置拉满的SUV嘛。除了出现在道路上测试的小米SU7 L和小米增程式SUV。
还有一台代号为「MX11-GT」的新车。目前还没啥路试车谍照能看,但根据它的代号能推测出。
但这俩车的现款都发布了。总不能、不应该...强行贴个伪装上去搞节目效果是吧。所以机哥还是更倾向于,小米YU7后续会有个性能版出现。比如给它塞个小米自研V8s电机,机身覆盖更多碳纤维,再优化下空气动力学设计,减少风阻。
那赛道性能,不就被折腾出来了么。最早露脸的,大概率是小米增程式SUV,小米SU7加长版稍晚一些。
而传闻中的小米YU7 GT,现在可知的信息少之又少,咱们还是蹲个后续爆料吧。
随着小米汽车不同定位的车型被轮番曝光,咱们不难发现,阿米对汽车市场的打法,还是摸得蛮透的。先在小米SU7系列上,打响性能、技术和人车家全生态的口碑。最后就是精准进攻各种车型品类,什么增程式SUV啊、行政轿车啊。甚至说,等产能问题解决后,我感觉精品A级小车这块地,阿米都有可能会踩一脚进来。
毕竟,在新能源汽车追求大就是好、长度动不动突破5米,宽度比肩小公交车的当下。还是会有不少车主,想在人潮拥挤的城市,开上一台体积相对小一点,停车也方便一点的小车。像吉利星愿和比亚迪海鸥这些小车,销量也经常排在纯电车车型前二。
那对于年轻人而言。
应该很难拒绝一台,价格十万出头、搭载澎湃OS、有高阶智驾、有不错外观的小米牌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