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石之一,物质科学持续推动着人类认知边界与技术创新极限的突破。
2025年3月起,《科学》/美国科学促进会(Science/AAAS)将携手西湖大学工学院,聚焦物质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共同打造十期线上研讨会。
从探索微观世界的多维电子显微学,到拓展材料性能边界的二维材料及器件;从受自然启发的仿生柔性执行器,到助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碳监测技术,再到推动能源革命的下一代电池研究,每一期都将呈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创新思考。
在本年度,我们首先推出五期研讨会:
• 多维电子显微学(Multidimensional Electron Microscopy)
• 二维材料和器件(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and Devices)
• 仿生柔性执行器(Bioinspired soft actuators)
• 碳监测(Carbon Monitoring)
• 下一代电池(Next-generation Batteries)
在这里,我们不仅关注科学前沿的突破,更希望搭建一个开放、深入的学术交流平台,为研究者提供分享成果、启发思维的机会,与全球同行探讨前沿科技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可能。

第三期研讨会
自然界蕴藏着智能形变的奥秘——捕蝇草的瞬间闭合、象鼻的精准操控,这些生物执行器的卓越能力,正推动人工柔性执行器迈向全新高度。如何借鉴生物的自组装结构与驱动机制,设计更强、更灵巧、更可靠的仿生执行器?
8月28日20:00,《科学》/美国科学促进会(Science/AAAS)将携手西湖大学工学院共同举办主题为仿生柔性执行器的第三期线上研讨会,重点探讨仿生柔性执行器的材料、驱动机制、设计策略的最新进展。届时,西湖大学、工学院“视频号”和“B站”及Science “B站”将同步开启线上直播。
*会议主题:仿生柔性执行器 Bioinspired soft actuators
*会议方式:线上直播
*会议时间:北京时间2025年8月28日20:00-22:00
生物体拥有智能形变的能力,从捕蝇草的快速捕捉到象鼻的高自由度运动,这些能力都启发着科学家和工程师设计和创造更好的执行器。生物执行器的非凡变形能力主要归因于其从纳米结构到超结构的自组装结构。众多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例如人造肌肉、柔性机器人、微机械系统等,需要高性能的柔性执行器具有更高的性能,如更强的力输出、多模态的运动、长期的可靠性。生物执行器无疑是所需的目标学习模型,能够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键关系,启发创新性的仿生设计,推动人工柔性执行器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先进软驱动器的研发也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系统的运行机制。
本次研讨会将回顾仿生柔性执行器的材料、驱动机制、设计策略的最新进展。四场学术讲座将探讨当前的挑战、美好的前景、潜在的尖端工程应用。我们相信,研讨会将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其中包含能够推动生物启发柔性执行器这一充满活力的领域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
研讨会海报和直播链接现已发布,期待您的参与!

西湖大学工学院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建设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为特色的工程技术学科群,努力建成国家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湖大学工学院以学术领军人才为学科带头人构建科研团队,分阶段、分领域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工学院目前重点建设三个系和一个中心——电子信息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人工智能系和先进工程科学与技术中心。围绕三个系和一个中心,工学院已建成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其中已获批成立全省3D微纳加工和表征研究重点实验室、全省智能低碳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建立微纳光电系统集成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脑机接口智能芯片系统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同时,工学院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和理学院,共同建立西湖大学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智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