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前:Clean Technica网站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2%,超过18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4%,超过110万辆;包括增程式在内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约为60万辆,同比增长18%。综合来看,6月全球电动汽车市占率达到28%,上半年为24%。
品牌层面,比亚迪和特斯拉继续保持着领先优势,但格局不再是“双超”局面。一方面,比亚迪正在不断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另一方面,吉利凭借星愿等小型车的热销快速向特斯拉靠近。此外,零跑、小米、理想等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的表现十分亮眼,纷纷凭借差异化竞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而广汽埃安、问界等部分品牌在全球销量榜中的位置明显滑落,可见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格局仍在洗牌中。
市场篇
中国:以旧换新激发市场消费活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首次双超1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44.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带动下,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整体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持续拉动产业转型升级;出口量仍保持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
具体来看,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1257万辆,同比增长11.7%。其中,燃油车669.3万辆,同比下降3.2%;新能源汽车587.8万辆,同比增长35.5%。
出口方面,上半年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0.4%,达308.3万辆。其中,燃油车出口202.3万辆,同比下降7.5%;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成为拉动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贡献了101.1万辆和4.9万辆。
从动力类别来看,上半年纯电动汽车出口67万辆,同比增长40.2%;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出口39万辆,同比增长2.1倍。可以看出,相较纯电动汽车,插混车更受海外市场欢迎,尤其是在欧盟对中国产纯电动车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多家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上纷纷推出更多插混车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近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持续拉动产业转型升级。此外,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高增速也拉动了汽车产业整体出口的增长。展望下半年,“两新”政策资金继续分批下达、企业新品供给持续丰富等,都将有助于进一步拉动汽车消费增长,但由于同期基数较高,增速将呈现逐步回落态势。
欧洲:电动车市回暖 中国品牌亮眼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欧洲乘用车销量合计为681.5万辆,同比微降0.9%。整体销量下滑主要归咎于汽油车和柴油车销量大幅下跌;相比之下,纯电动汽车、插式混合动力车、油电混合动力车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大幅增长,欧洲汽车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欧洲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19万辆,同比增长24.9%,市占率达到17.47%。其中,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瑞典、挪威等主要市场均实现大幅增长,只有法国出现个位数下滑。
至于插混车,上半年在欧洲的销量达到59万辆,同比增长21.2%,市占率为8.68%。其中,德国是第一大市场,上半年插混车销量达到13.9万辆,同比增长55%;其次是英国,10.7万辆,同比增长31.3%。另外,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等国家也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法国插混车销量同比下滑33.3%。
油电混合动力车已经成为欧洲乘用车市场第一大动力类别车型,上半年销量达到238.4万辆,同比增长16%。总的来说,上半年欧洲电气化车辆销量之所以实现大幅增长,原因之一或许是7月1日生效的欧7排放法规,该法规让车企面临巨大的达标压力,再加上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令,迫使众多车企纷纷加快了电动化转型的步伐。
今年上半年,欧洲汽油车和柴油车销量分别为190.2万辆和56.15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1.7%和27.5%。尤其是柴油车,市场份额已从数年前的40%以上缩水至不足10%,成为近年来下滑最为显著的细分市场。值得一提的是,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令将于今年下半年面临关键审查,越来越多的相关利益方对禁令提出质疑。例如,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首席执行官康林松近日就对禁令提出批评,并呼吁欧盟委员会“正视现实”。
从车企的销量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大众集团、Stel‐lantis集团和雷诺集团仍然是欧洲前三大车企。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上半年在欧洲的销量为11万辆,同比大跌33.2%,排名也滑落至第12位。分析师认为,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的政治立场争议、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补贴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等,都是导致特斯拉在欧洲多国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在特斯拉欧洲销量大跌的同时,中国汽车品牌凭借多元化的产品阵容在欧洲成功“突围”,销量大涨。
JATO Dynamics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上半年欧洲整体车市微降,但中国汽车品牌的销量却大幅增长,注册量激增91%,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达到5.1%。其中,凭借名爵品牌的畅销,上汽集团排在第11位,销量为15.3万辆,同比增长18.6%;比亚迪上半年在欧洲就售出7.5万辆电动汽车,已经远超去年全年5万辆的销量。此外,还有多家中国车企也在积极布局欧洲市场,继比亚迪、奇瑞之后,长安汽车也计划在欧洲建厂。
美国:补贴即将到期 采购集中释放
美国汽车杂志《凯利蓝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达到60.7万辆。尽管第二季度销量出现同比下降,但第一季度的强劲表现推动了这一增长。
《凯利蓝皮书》的汽车分析师认为,第二季度美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下滑,原因之一是此前消费者因联邦政府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的不确定性而推迟购买。之后在7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改法案,宣布新车最高7500美元、二手车最高4000美元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将于9月30日终止。
市场普遍预计,由于消费者希望赶在最后期限前享受到激励措施,而车企和经销商也努力清库存,为此降价或提供折扣,第三季度美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将大幅增长。事实上,7月销量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今年7月,美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激增20%,超过13万辆,成为美国历史上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二高的月份。
《凯利蓝皮书》预测,第三季度美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可能创下新纪录,但随着联邦补贴的终止,第四季度销量将大幅下降。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Rho Motion也预计,在补贴取消前的第三季度,市场上将出现一波电动汽车购车热潮,而之后销量会下滑。至于2026年的前景仍不明朗,目前尚无明确迹象表明这一政策变化将如何影响长期需求。
从品牌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美国纯电动车市场上排名第一的依然是特斯拉,销量为27.16万辆,同比下滑11%,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50.1%降至44.7%。通用汽车旗下雪佛兰品牌排名第二,上半年纯电动汽车销量为47639辆,其中仅雪佛兰Equinox EV上半年就交付了近2.8万辆。福特紧随其后,上半年纯电动汽车销量约为3.9万辆。现代汽车、凯迪拉克、宝马等同样排名较为靠前。
此外,在美国,油电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出现快速攀升,不少车企都在积极增加产能,推出多款新车型,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车型篇
20强中国汽车豪取17席

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20强中,中国品牌车型占了17席,其中仅比亚迪就有10款车型上榜,占据了榜单的“半壁江山”。外资品牌车型中只有3款上榜,分别是特斯拉Model Y、特斯拉Model 3、大众ID.4。其中,特斯拉Model Y依然是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型,特斯拉Model 3则排在第三位。这两款车也是特斯拉旗下的主力车型,但与其他品牌车型的增长势头不同,这两款车上半年销量均出现下滑,尤其是特斯拉Model Y跌幅超过15%。大众ID.4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排名掉落至第18位。
中国品牌中,比亚迪共有10款车型进入20强榜单,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价格下调及在海外市场的扩张。其中,比亚迪上半年仅在欧洲就售出7.5万辆,已经远超去年全年5万辆的销量。海豹U、海豚等车型在西班牙、意大利等主要市场上的热销,推动了整体销量突破。
除了比亚迪外,中国品牌吉利亦是表现不俗,旗下两款车型上榜。其中,纯电小车星愿位列榜单第五,自去年10月上市以来持续热销,上半年销量突破20万辆大关。另一款纯电小车熊猫mini则位列榜单第14位。
上汽通用五菱也有两款车型上榜,分别是五菱宏光MINIEV和五菱缤果。前者一度是中国车市最畅销的电动车型,后者自2023年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经突破55万辆。
另外3款上榜的中国品牌车型分别是小米SU7、理想L6、小鹏MONA M03。其中,作为小米首款车型,小米SU7备受关注。截至今年7月底,小米SU7累计交付近32万辆。瞄准家用车市场、采用增程路线的理想L6同样热销,2024年4月上市,今年7月累计交付量突破30万辆。小鹏MONA M03则连续多月交付量破万辆。
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出现在20强榜单的广汽埃安Aion S和Aion Y,以及问界M7、问界M9、长安Lumin、理想L7已经不见了踪影。

品牌篇
零跑发力海外显成效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品牌总销量接近200万辆,牢牢占据榜首的位置。其中,海洋系列和王朝系列为比亚迪品牌贡献了绝大部分销量:上半年海洋系列累计销量约为103万辆,王朝系列约为92万辆。不过,Clean Technica指出,比亚迪的销量增长似乎已趋于平稳,出口量需要继续大幅增长,才能维持前几年的整体高速增长势头。
特斯拉依然排名第二,上半年销量约为72万辆,低于去年同期的83万辆。由于马斯克涉政带来的负面冲击,特斯拉在欧美市场遭遇滑铁卢,而在中国市场同样出现下滑。为此,特斯拉有意推出六座的Model YL,以及续驶里程更长的Model 3+,这被外界视为特斯拉扭转颓势的关键产品。
吉利凭借星愿、熊猫mini等车型的热销,取代去年同期的季军宝马,跃居第三。五菱品牌位列第四,主要得益于旗下五菱宏光MINIEV以及缤果等小型电动车型的热销。
还有一家值得关注的品牌是零跑,从去年同期的榜上无名跃升至第7位。在Stellantis的助力下,零跑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零跑T03和C10在欧洲较为热销。前不久,零跑官方宣布,其今年1~7月累计出口24980辆,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第一。相比之下,去年上半年排在第10位的广汽埃安已经掉出榜单,问界也从第8位掉落至第15位。
整体来看,20强榜单中,中国品牌占到了一半,共有10个。外资品牌方面,除了特斯拉外,德国品牌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奥迪均上榜,积极推动电动化转型。沃尔沃销量出现小幅下滑,从去年同期的第11位掉落至第12位。丰田在电动化转型方面也开始发力,上半年电动汽车销量超过16万辆,同比增长逾30%,并从去年同期的第15位跃升至第11位。另外,福特重新跻身榜单,且计划2027年推出全新的平价电动汽车系列,其中包括一款目标起售价约为3万美元的中型皮卡,并为此计划投资50亿美元,用于改造整车工厂和投建电池工厂。现代汽车和起亚旗下电动车型则在北美较为畅销。
文:张冬梅 编辑:万莹 版式:王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