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终入局!

电车Daily 2025-08-29 12:49

“电车Daily”8月29日北京报道

8月28日,成都车展前夜,一场关乎捷达品牌命运的签约仪式落下帷幕。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一汽集团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签署《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宣布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引入本地资本,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合资车企传统合作模式,更让在燃油车市场沉寂已久的捷达,正式踏上电动化转型快车道。

资讯配图

回溯捷达在中国市场的历程,其身份转变堪称合资品牌中的“独一份”。

1991年,捷达以单一车型身份进入中国,凭借皮实耐用的特质,成为影响一代消费者的“国民车”,累计销量突破500万辆,在经济型燃油车市场站稳脚跟。

2019年,大众集团将捷达升级为独立子品牌,主打年轻化、高性价比入门级市场,共享大众核心技术,依托一汽-大众实现生产与销售,还搭建了独立销售网络,完成从“车型”到“品牌”的跨越。

然而,近年来捷达的发展却陷入瓶颈。在一汽与大众的合资体系中,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过去三年持续推进转型,新产品、新技术不断落地,而捷达却逐渐边缘化。数据显示,2024年捷达品牌全年终端销量仅12万辆,同比下滑25.9%。

深入分析可见,品牌独立后,原有的品牌溢价优势消失,加之技术平台更新缓慢,未能跟上行业电动化转型节奏,多重因素叠加下,捷达在市场中的存在感持续削弱。

资讯配图

此次三方合作成立新公司,成为捷达破局的关键。新公司将全面整合捷达现有资源,引入的本地资本不仅带来资金支持,更能借助成都作为西南汽车重镇的产业优势——当地拥有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从供应链到生产制造环节均具备成熟基础,这为捷达电动化转型提供了土壤。

更重要的是,新架构下捷达仍作为大众汽车旗下子品牌运营,可最大化利用大众集团及一汽-大众的技术、渠道资源,同时本土团队获得更灵活的决策空间,能更快响应中国市场需求。

在产品规划上,捷达的电动化路径已清晰可见。早在2025年3月,大众汽车集团与一汽签署的产品协议中,便提及2026年推出捷达首款纯电动车型,定位入门级并采用一汽-大众SOA架构。

而此次协议进一步明确,到2028年,捷达将推出4款面向入门级市场的新能源车型。据透露,这些车型将搭载专为入门级细分市场打造的电动化、数字化及高级驾驶辅助(ADAS)功能,在保证技术竞争力的同时,还将保持强大的价格优势,直击10万元级入门新能源市场——这一市场被行业预测为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键增长极,届时紧凑级车型有望占据近一半市场份额,其中10万元级车型将成为核心驱动力。

对于大众集团而言,捷达的电动化转型同样意义重大。目前大众集团在华新能源产品布局已覆盖中高端市场,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品牌均有多款电动车型在售,但在入门级智能电动市场仍存在空白。捷达在经济型燃油车领域的深厚积淀,若能成功延续至电动时代,将帮助大众集团补齐产品矩阵短板,实现从入门级到豪华旗舰车型的全场景覆盖。

按照大众集团规划,到2030年其在华将推出约50款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车型约30款,捷达的4款新能源车型将成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行业视角看,捷达此次借助资本力量加速电动化转型,既是合资品牌应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的主动求变,也为行业提供了全新的合资合作范式——通过引入地方资本、整合区域产业资源,平衡外资技术优势与本土市场灵活性,或许将成为更多跨国车企在华转型的参考方向。

而对于捷达自身而言,能否抓住此次机遇,凭借高性价比的新能源产品重新赢得消费者认可,重塑“国民车”荣光,仍需时间检验,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本加持下的电动化转型,已为其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