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内江:以“创新棋”布“产业局”

四川人工智能 2025-08-29 17:09

今年5月,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这一由成都国星宇航、之江实验室与四川内江高新区共同推动的重大项目,不仅标志着我国空天信息产业实现关键突破,更成为内江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抢占未来赛道的重要缩影。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向纵深之际,内江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快布局航空航天、原子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聚链成群,向新而行

作为联动成渝的重要节点城市,内江近年来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聚焦“高科技、产业化”方向,推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集链成群。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666.4亿元、增长9.57%,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52.73%、超全省平均水平11.82个百分点。内江始终坚持“建圈强链”发展思路,精准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上半年新签约景焱智能先进封装设备生产基地、平晨半导体智能封装设备等14个重点项目,协议总投资42.6亿元,产业规模效应加速凸显。

“一颗芯”到“一条链”,内江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集群式跃升。在雄富蕊能、明泰微电子、晶导微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已初步形成覆盖材料、设计、制造、封测的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之间“相邻成链、共生共赢”,协同效应持续增强。

“我们都在同一个生态圈里,供应商也许就是隔壁的客户,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抱团发展,”雄富蕊能副总经理陈世深有感触地说道。在雄富电子产业园,每3.5秒就有一块“内江造”显示模组下线,日产能突破10万套。从零散企业落地到完整产业链成形,内江电子信息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资讯配图

(雄富电子产业园航拍)

平台赋能,铸强引擎

创新平台是技术突破和产业孵化的关键支撑。近日,由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以下简称“川渝中试平台”)全程孵化培育并重点中试熟化的“数字镖局”项目,在2025年“创青春”四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摘得省级决赛“金奖”。

作为落户内江的重要创新平台,川渝中试平台已入选《四川省制造业重点中试平台名录》、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四川省中试“1+N”模式N平台名单。该平台通过提供从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到市场对接的全链条服务,帮助更多像“数字镖局”这样的“金牌项目”在内江诞生、成长

资讯配图

(川渝新一代中试研发平台航拍)

此外,内江还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携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共建数据要素服务创新中心(内江中心),打造跨区域数据协作新样板。该中心将聚焦数据“采、存、算、管、用”全链条,推动多源数据融合应用,为数字内江建设注入新动能。

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内江市还在创新主体培育、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截至2024年,内江拥有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9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523家,2023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16.14亿元,同比增长18.68%,增速居全省第三。累计引入中试孵化项目9个建成西南交大·内江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1.62亿元,同比增长111.3%。

生态优化,厚植沃土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环境是成长的土壤。内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诉求速响应”。以内江高新区为例,政务服务中心设立7个专业服务窗口,累计服务企业超1700次,免费代办业务700余件,显著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仅一年时间就实现从签约到投产、再到升规入统的晶导微电子,正是内江营商效率的生动体现。“承诺必达、有事必到”已成为内江服务企业的金字招牌。

资讯配图

(内江国家高新区航拍)

未来,内江将继续坚持科技引领、产业兴市战略,积极融入成渝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布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未来产业,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打造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为实现新时代内江振兴崛起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文章来源:内江市科技局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