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研一,三个月流水线一般发论文教程

学姐带你玩AI 2025-08-29 18:00

对于很多刚入门深度学习的研一朋友来说,从零开始发一篇论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哪怕花了很多时间,也不一定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么,到底该如何快速“水”出一篇论文?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点经验,照着这五步走基本没问题。

1.打基础+定方向

刚开始先别急着找方向,先补补基础,掌握高数、线代这些,都是深度学习离不开的理论。然后熟练掌握Python,还有Numpy、Pandas、Pytorch这些常用库的操作,后面跑代码必备。B站上优秀课程很多,根据自己情况挑选,书籍有鱼书、花书、PyTorch深度学习实战、统计学习方法、利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等。

这里面我梳理好了必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连同电子书(30+本)一起打包成了一份深度学习入门学习材料,大家可以拿来直接学。

资讯配图
需要的话添加小享,回复【创新点25】无偿分享
资讯配图
长按即可扫码添加

学好基础之后,然后再定方向,最好结合自己情况和导师项目,比如图像分类、分割、目标检测这些都行。定好方向就去找数据集,Kaggle、Roboflow这些平台都能找到,下载下来先练练预处理,熟悉熟悉数据。

2.读论文+选Baseline

方向定了就可以开始读论文了,先读这个领域的开山之作和经典SOTA,有个整体的了解,然后重点看近三年的顶会顶刊论文。选Baseline的时候注意太老的不行,审稿人不认可,也不要选当下最火的SOTA,很难优化,实验室资源可能也跟不上。

可以看看近一两年的二区三区论文,学学人家怎么写、怎么对比的。然后你会发现他们选的对比模型很多都不是SOTA,甚至性能一般,但胜在新。所以如果你是要发二三区就完全不用非得超越SOTA。选好Baseline后,尽量复现一次,先搞懂它的代码和架构,知道每个部分的输入输出shape,后面才好下手改。

3.改模型+讲“故事”

这一步就是核心了,改模型懂的都懂,就是缝,不需要从零开始设计网络,找几篇论文里觉得好用的模块拼一拼。比如从A论文拿个卷积模块,B论文拿个注意力机制,C论文拿个特征融合模块,串联、并联或者交互着组合,改个名字就是自己的了。

然后开始跑实验,只要效果有提升就行,论文关键的是讲好“故事”:为什么加A模块?因为它能提局部特征;为什么加B模块?因为它擅长全局特征,你的模型结合了这两者的优点,所以效果提升。哪怕创新点一般,只要涨点了,把这个逻辑说清楚,审稿人还是比较容易认可的。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练手,我特别整理了即插即用模块合集(有150+个)和能一份人工智能高质量论文写作模版,可以直接拿来套用。另外还整理了60篇最新的涨点论文给大家作参考,开源代码也附上了。

资讯配图
需要的话添加小享,回复【创新点25】无偿分享
资讯配图
长按即可扫码添加

4.写论文+画图

写作工具用Latex就行,在线的Overleaf挺方便,不用自己装环境。画图不用复杂软件,用PPT就行,网上有ML画图模板可以参考,把模型结构画清楚就好,注意美观度。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