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权力榜洗牌:梁文锋、任正非、王兴兴和黄仁勋,一起上榜了,华人力量攀升!

智东西 2025-08-29 20:27

资讯配图资讯配图

13名华人入选。
编译 |  陈骏达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8月29日报道,昨晚,《时代》杂志发布了2025年百大AI人物榜单。今年的榜单华人含量达到13位,较去年的10位有所增加,与2023年持平。DeepSeek创始人兼CEO梁文锋、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小马智行创始人兼CEO彭军(小马智行)、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院长薛澜、知名华裔AI记者郝珂灵等人首次上榜。
在榜单上,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OpenAI联合创始人兼CEO Sam Altman、台积电CEO魏哲家、xAI创始人兼CEO Elon Musk、知名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等人。但在飞速发展的AI界,唯一不变的因素或许就是变——今年入选榜单的100人中,只有16人曾经入选。
《时代》杂志为每位入选者都精心撰写了评语。梁文峰凭借高性价比的AI模型,“几乎把竞争对手逼入绝境”;黄仁勋则因一年内三次访华的“科技外交”而备受赞誉。
与此同时,《时代》杂志也毫不避讳争议,在评语中提到Altman将OpenAI转为营利组织的决定引发了广泛讨论;扎克伯格的影响力,则源自他掀起的豪掷数十亿美元的人才争夺战,让硅谷的竞争如火如荼。
2024年上榜的谷歌CEO Sundar Pichai、微软CEO Satya Nadella、OpenAI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谷歌DeepMind CEO Demis Hassabis、字节跳动CEO梁汝波、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等人今年都没有继续入选。
《时代》杂志将这一榜单分为领军者、创新者、塑造者和思想者四大板块,智东西盘点了其中的部分华人身影,以及值得关注的AI领域人物,完整介绍可参考《时代》杂志的官网。
资讯配图
榜单链接:
https://time.com/collections/time100-ai-2025/

01.
领军者:6名华人入选,
梁文锋、任正非、王兴兴等首次上榜


今年,《时代》杂志在百大AI人物榜单中评选出了24位领军者,华人在其中占据6席,分别为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DeepSeek创始人兼CEO梁文锋、台积电CEO魏哲家、Meta首席AI官汪滔(Alexandr Wang)、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宇树创始人兼CEO王兴兴。
领导者榜单去年入选的15人中,有5人继续留在新榜单上,分别为黄仁勋、魏哲家、OpenAI创始人兼CEO Sam Altman、Meta创始人兼CEO Mark Zuckerberg和软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孙正义。
智东西选取了其中的所有华人获奖者和其他多位领军人物,他们不仅塑造了过去1年间AI的技术方向,也在产业和资本层面掀起了新一轮浪潮。
Elon Musk
即使按照Musk的标准,今年也是重要的一年。2024年,xAI在122天内将孟菲斯一座废弃的伊莱克斯工厂改造成世界上最大的超级计算机“Colossus”,然后迅速将内部的英伟达GPU数量翻了一番,达到200000颗。
今年2月,xAI发布了Grok 3,紧随其后的是7月的Grok 4,后者被宣传为世界上最智能的AI。xAI今年7月份筹集了100亿美元的融资,并且仍在寻找更多融资,估值可能已经搞到2000亿美元。
资讯配图
xAI和速度以及Grok与X平台的集成,让Grok积累了至少3510万月活跃用户。然而,xAI的快速崛起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包括环境污染和模型的争议言论。
Sam Altman
Altman并非一名顶尖程序员,也没有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但他凭借卓越的商业手腕、战略眼光和个人魅力,成为AI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在OpenAI面临快速扩张与复杂挑战的当下,他的领导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键。
资讯配图
在全球范围内,Altman领导了OpenAI的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围绕大型数据中心的布局。他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些努力为OpenAI获得更多资源,但也带来了外界对潜在风险的担忧。
同时,Altman推动OpenAI的公司治理结构转型为营利企业,以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尽管这一举措存在争议,但其目标是为ChatGPT的运行和未来模型的训练提供充足支持——如果未能成功,OpenAI可能会失去软银的200亿美元投资。
黄仁勋

黄仁勋带领英伟达凭借AI芯片的巨大需求冲上全球首家市值超4万亿美元的公司,但同时也被推到中美科技博弈的中心。过去他刻意回避政治,甚至拒绝与美国前总统拜登会面,如今却不得不亲自展开游说,今年已经3次访华,并频繁与特朗普会面。

资讯配图

他的“科技外交”已取得成效:在阿联酋宣布大型AI基础设施项目,并受益于特朗普放宽部分芯片出口限制,让英伟达的最新芯片得以进入中东市场。

更重大的突破出现在7月,美国政府解禁了此前禁止出口至中国的H20芯片。作为交换,英伟达需将相关销售额的15%上缴政府,这一妥协让英伟达在中美紧张格局中赢得了喘息空间。

梁文锋
2025年1月20日,DeepSeek凭借DeepSeek-R1成为了首款挑战OpenAI推理模型的开源模型。模型发布当日,梁文锋画出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是受邀出席的9人之一。
DeepSeek较低的训练成本引发对OpenAI高价AI基础设施项目的质疑,恐慌的投资者纷纷抛售英伟达和美国科技股,导致美股市值一度下跌了1万亿美元。
资讯配图
在DeepSeek走向全球的几个月前,梁文锋的公司就通过极具成本优势的模型引发了国内的大模型价格战,迫使百度和阿里巴巴等中国科技巨头将模型价格下调了95%以上。梁文锋几乎把竞争对手逼入绝境,已被证明是一股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任正非
任正非出身贫寒,1987年创立华为,最初只是电话交换机代理商,随后逐步扩展到通信设备、手机、笔记本、云计算乃至电动车领域。
资讯配图
如今,华为已成为全球重要的AI力量。其新一代昇腾910C芯片在推理任务中可达到英伟达H100约60%的性能,并推出基于国产芯片的CloudMatrix 384超节点系统和自主可控的鸿蒙操作系统,成为中国挑战美国科技主导地位的核心力量。
尽管长期受到美国严厉制裁,华为在2024年仍实现营收8620.72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2.4%。
王兴兴

今年春晚,当数十台机器人在舞台上整齐舞动时,这对宇树科技无疑是一次耀眼的展示。但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看到了更实用、而非花哨的潜力。他对《时代》杂志说道:“我们希望机器人能够真正帮助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家庭、工业场景,还是农业环境中。”

资讯配图

宇树称,其机器狗市场占有率约为三分之二,并拥有全球最畅销的人形机器人。其价格亲民且耐用的机器人在中国以外的机器人研发者中也很受欢迎,公司一半的销售额来自海外。

王兴兴认为,宇树的核心是硬件公司,但AI的进步将使机器人无需预先编程即可完成更多任务,例如清理从未见过的房间等。他称:“要真正发挥AI的作用,帮助解决人类的现实问题,我们就需要机器人,就是为什么我相信AI与机器人技术密不可分。”

Mark Zuckerberg
在被中国竞争对手超越、Llama 4失利后,Zuckerberg掀起了豪掷数十亿美元的人才争夺战。他先以143亿美元挖走Scale AI联合创始人兼CEO汪滔及其团队,随后又从各大对手那里网罗顶尖研究员,包括Nat Friedman、Daniel Gross、OpenAI与DeepMind的核心人才。
资讯配图
尽管外界质疑其投入过大,Zuckerberg强调,与Meta正在投入的数千亿美元算力相比,人才开销微不足道。
Zuckerberg的战略基于现代AI发展的三大支柱:顶尖研究者、算力与数据。是Meta凭借社交帝国已经拥有海量数据,因此必须在算力和人才上全力追赶。虽然Meta过去一直是开源AI的代表,但Zuckerberg已经转变态度,称超级智能带来的全新安全风险意味着未来在开源上必须更加谨慎。
Dario Amodei
Anthropic联合创始人兼CEO Dario Amodei在今年6月公开反对美国国会提议的“禁止美国各州10年内监管AI”的法案,他在《纽约时报》撰文称,这样的禁令既剥夺美国州政府行动能力,又没有美国联邦政策兜底,最终该提案被参议院以99比1否决。
资讯配图
作为OpenAI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Anthropic以强调安全与监管的“负责任形象”著称,同时仍在快速推进更大规模的AI系统研发与部署。
凭借其广受欢迎、以代码能力和创造力见长的产品Claude,Anthropic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年化规模四倍增长,达到40亿美元。
汪滔与Nat Friedman
硅谷新兴的权力二人组是汪滔与GitHub前CEO Nat Friedman,两人此前甚至拒绝过在Altman被罢免时担任OpenAI临时CEO的机会。如今,他们在Meta分别出任首席AI官和产品与应用研究副总裁,目标直指超级智能。
资讯配图
两人秉持“快速行动”的风格,已帮助Meta迅速组建起由顶级研究员组成的明星团队,同时推动公司建设大规模算力集群,以加速实现超级智能。弗里德曼表示虽非一蹴而就,但对未来充满信心。
魏哲家
台积电凭借为苹果、英伟达、AMD等公司提供核心芯片,业绩再创新高,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同比大涨61%,至近32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继续稳坐全球芯片制造霸主地位。
资讯配图
在CEO魏哲家的领导下,公司不仅在技术上保持领先,也因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而处于地缘政治博弈的中心。凭借雄厚的财力,魏哲家灵活应对国际压力。
今年3月,台积电宣布在美国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叠加凤凰城现有650亿美元项目,计划兴建三座晶圆厂、两座先进封装厂以及大型研发中心,成为美国史上最大外资项目。魏哲家强调,半导体技术是一切新功能与应用的基础。
孙正义

软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孙正义公开宣称,自己“生来就是为实现人工超级智能(ASI)”,近年来将1800亿美元资产大规模转向AI相关投资,包括持有芯片设计公司Arm的控股权以及自动驾驶初创公司Wayve。

资讯配图

他预测ASI将在十年内比人类聪明一万倍,并承诺筹集1000亿美元,与甲骨文、OpenAI和阿布扎比的MGX合作推进Stargate项目,建设美国大规模AI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

此外,孙正义还提出在亚利桑那州打造1万亿美元的AI与机器人产业综合体,计划与台积电合作,并可能设立自由贸易区。他强调,这一愿景是推动人类进化的“终极使命”。


02.
创新者:小马智行彭军上榜,
日本大模型“独苗苗”创始人入选


《时代》杂志在百大AI人物榜单的创新者板块中共有24位入选者,着重关注了那些将AI与其他领域进行交叉创新,或是开辟了独特发展道路的人物。
创新者板块中,小马智行的创始人兼CEO彭军、Shiled AI创始人兼总裁Brandon Tseng和Sruge AI创始人兼CEO Edwin Chen是其中唯三的华人面孔。日本大模型创企的“独苗苗”Sakana AI创始人兼CEO David Ha也登上这一板块。
彭军

小马智行创始人兼CEO彭军领导着自动驾驶革命。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最初专注中国市场,如今已扩展至欧洲、东亚和中东,正从技术研发转向大规模部署,目标将2025年定为“量产年”,年底前车队规模超过1000辆,并与Uber在中东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未来通过Uber扩展到更多国际市场。

资讯配图

彭军毕业于斯坦福,曾在谷歌和百度积累经验,他对小马智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乐观,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截至2024年8月,中国已发放1.6万个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并开放2万英里道路用于测试。

彭军称,公司有明确的全球化战略,“出行需求无处不在,利用技术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应是我们的目标。”

David Ha

日本独角兽公司Sakana AI开发的AI科学家系统在3月取得里程碑:其研究论文成为首篇由AI完成并撰写、被顶级机器学习会议同行评审接受的论文。虽然三篇提交论文中仅此一篇被接收,但创始人兼CEO David Ha认为,这是科学新时代的早期迹象。
资讯配图
Sakana AI旨在利用进化和集体智能等自然启发概念,打造更高效的系统,探索AI自我提升的潜力,并与日本大型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达成多年合作,以应用其技术。
Edwin Chen

Edwin Chen认为,AI若要达到“诺贝尔奖级诗歌、解决黎曼猜想、揭示宇宙奥秘”的水平,必须以反映人类专业知识、创造力和价值观的高质量数据进行训练。

资讯配图

他在2020年创办了数据标注公司Surge AI,通过承包商团队(约100万名)为谷歌、Anthropic和OpenAI等提供高质量数据集。2024年,Surge AI营收超过10亿美元,目前估值可能超过250亿美元。

Edwin Chen将数据工作视为合作而非剥削,认为AI应当“丰富、温暖、有创造力”,能以“人性化”的方式交流。他认为通用智能或超级智能系统的诞生不可避免,无论是两年后还是二十年后,它们将成为“人类的后代”。


03.
塑造者:李飞飞再度入选,
OpenAI重要投资者被收录


在“塑造者”板块中,《时代》杂志收录了27位人物,重点关注了推动AI监管的几位重要人物,以及对AI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力的投资人。此外,部分焦点议题及超级AI项目背后的关键人物也被收录至这一板块。
智东西在塑造者板块中,分别选取了4位来自学术、投资、产业和社会的代表人物,以下是详细介绍:
李飞飞

素有“AI教母”之称的李飞飞,对AI图像识别系统的创建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并推动了深度学习革命的发展。如今,李飞飞是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Stanford Institute for Human-Centered AI)的联合主任。

资讯配图

李飞飞深度参与了美国加州AI法案的立法工作,还在巴黎AI行动峰会和亚洲科技x新加坡峰会发表了重要演讲,还发布了评估AI对社会影响的里程碑式报告。

同时,李飞飞还在2024年开启创业,为自己的世界模型创企World Labs筹集了2.3亿美元资金。World Labs团队希望这些模型能够创造像电子游戏可供探索的3D空间,潜在应用包括飞行训练模拟、物理实验或城市规划等。

Joshua Kushner
Joshua Kushner所创办并管理的Thrive Capital,在推动AI的商业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ChatGPT爆火前,Thrive就是OpenAI的首批主要投资者之一。去年十月,Thrive领投了OpenAI价值66亿美元的一轮融资,并在今年参与了一轮巨额融资。
资讯配图
Thrive的成功使得该公司能够继续在各类AI项目上下注,目前其管理资产的总额超过250亿美元,投资对象包括算法药物研究公司Isomorphic Labs、开发AI编程工具Cursor的Anysphere,以及数据分析公司Databricks。
但Joshua Kushner不仅仅是在进行短期投资,今年,他宣布成立Thrive Holdings,将收购并打造能够长期受益于AI的企业,并计划运营数十年。
Chase Lochmiller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第二天,他与Sam Altman一同宣布了所谓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AI基础设施项目”——星际之门(Stargate),预计耗资高达5000亿美元。
资讯配图
负责建设Stargate项目第一阶段的,是一家鲜为人知的初创公司Crusoe。Crusoe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Chase Lochmiller称,就像此前该公司利用油田废气产生能源,并挖掘比特币一样,星际之门将其选址放在了风能资源过剩的美国德州阿比林。
星际之门数据中心将主要依靠风能,Chase Lochmiller认为,需求增长已经刺激了新一轮清洁能源投资,由于AI对电力的需求,很多新的能源正在被开发。
Megan Garcia
Megan Garcia经历了迄今最严重的AI相关悲剧之一:2024年2月,她14岁的儿子Sewell Setzer III在与一款以《权力的游戏》中角色为原型的聊天机器人产生恋爱情感后自杀。
资讯配图
她将悲痛化为行动,成为警示未成年人使用聊天机器人的倡导者,指出AI公司通过吸引性广告和成瘾性设计针对青少年。她认为,家长往往不了解聊天机器人技术的高度逼真性及可能带来的操控风险。
作为律师的Megan Garcia在10月起诉Character.AI、其两位联合创始人及与其有授权协议的谷歌,指控他们在未提供适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向儿童提供聊天机器人服务。
诉讼在今年秋季继续进行,可能为AI开发者及其聊天机器人的法律责任树立先例。Character.AI已推出更严格的防护措施,如内容过滤和家长控制。

04.
思想者:清华大学薛澜上榜
华裔记者郝珂灵著作获关注


思想者板块共有26位入选者,《时代》杂志收录了对过去1年AI技术、AI治理或是前沿交叉技术领域做出重要理论贡献的人物。
2018年图灵奖得主、知名AI学者Yoshua Bengio、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院长薛澜等人上榜。此外,华裔记者和作家郝珂灵也入选这一板块。
Yoshua Bengio
Yoshua Bengio为当今AI奠定了基础。自2023年初以来,他一直在警告AI技术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危险。他在今年4月的一场TED演讲中半开玩笑般地说道:“我是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计算机科学家,你是不是以为人们会听从我的警告?”
资讯配图
出于紧迫感,Yoshua Bengio在6月采取了戏剧性的一步,他辞去了自己创立于1990年代的著名AI实验室——魁北克AI研究所(Mila)的领导职务,创立了专注安全的非营利组织LawZero。
LawZero希望打造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生成假设并加速科学进展,但不具备其他AI系统的自主性。Yoshua Bengio希望可以利用这些非自主AI作为护栏,从而为整个行业的AI系统提供监督。
薛澜
去年11月,当一个由各国AI安全研究机构组成的国际联盟首次在旧金山召开会议时,中国未能以机构身份参与。虽然一些中国专家以个人身份受邀参加,但他们未能参与会员机构的正式会议。
资讯配图
清华大学的薛澜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想确保安全,就必须确认所有主要参与者都在网络中。”
为应对这一问题,薛澜等人在2月的巴黎AI行动峰会前成立了中国AI安全与发展协会。与其他国家新设立的机构不同,该协会主要协调现有机构运作,并获得了我国政府的支持。
该协会没有单一主任。图灵奖得主姚期智被称为其“精神领袖”,而大部分协调工作由薛澜负责,他将自己的角色描述为技术专家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桥梁”。关于未来是否会以完整成员身份参与国际会议,薛澜称:“我们希望如此。”
郝珂灵
郝珂灵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与许多OpenAI早期成员是同学,也曾在硅谷工作,之后成为记者。她是少数在早期就深入OpenAI内部进行报道的记者。郝珂灵还关注了AI产业在第三世界国家,如肯尼亚、智利等形成的“剥削性产业”,如数据标注等。
资讯配图
今年,她将自己对OpenAI的报道与其他AI报道整理成了Empire of AI(《AI帝国》)一书。这本畅销书不仅在硅谷引起关注,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影响。
郝珂灵的《AI帝国》一书引发了OpenAI最高层的反应:在本书发布前,Sam Altman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没有一本书能完全正确,尤其是当有人如此执意曲解事实时。”
无论如何,郝珂灵的Empire of AI从根本上塑造了许多人对OpenAI这家处于AI革命中心的公司的认知和理解。

05.
结语:科技浓度略有下降的百大AI人物榜


与去年的榜单相比,《时代》杂志2025年百大AI人物榜单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技术背景人士比例的下降,并有不少来自监管机构、社会活动组织、影视、出版等行业的跨界人员入选,这也成为部分网友吐槽的对象。
不过,2025年榜单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AI发展趋势:AI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所有行业的现状、所有人的生活,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人物因为对AI技术发展的创新、观察、反思、监督而走到台前。
资讯配图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智东西】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长江存储亮相elexcon2025,助力AI终端市场加速前行
新机:华为首款小平板官宣;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来了;AirPodsPro 3耳机盒变小;一加15 SKU曝光
【自动驾驶】本田与美国AI初创公司Helm.ai签署自动驾驶软件协议
港股AGI第一股“云知声”首战告捷:大模型贡献1亿收入,单客价直线提升116.2%,AI保险业务暴涨1386.8%
网络安全运营迈向AI时代 战场天平将被如何重塑?
招生信息 | 新加坡管理大学何盛烽团队招收2D/3D AIGC Generation / Detection全奖博士生、博士后
欢迎参会 | 下周三,2025华强智见未来——AI智能眼镜交流分享会等你来参加!
展商直击 | 超级SIM安全网关赋能AI安全
智能座舱+智能底盘:33家AI大模型供应商的技术应用与分布
融云首发“通信+AI”闭环架构,让 AI 有情商、能落地|甲子光年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