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人的一辈子难免有一些变化,有的是由主观努力而带来的变化,有的是主观上并不想这么变,但却因为客观环境变化了,它被动地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变化。
我中学毕业以后,考上了清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我的愿望和努力的结果。但后来四年念了四个大学,从学航空变为了学汽车,这是环境变化使然。

50年代在吉林工业大学(第一排右一为郭孔辉)
1956年,我毕业于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的汽车专业,工作分配到当时国家唯一的研究汽车的单位——位于北京的一机部属汽车拖拉机研究所。1958年,汽车拖拉机研究所的汽车业务迁往长春,1980年与一汽的设计处合并,成立一汽技术中心,从此,我在长春安家落户至今,这些变化都不随我主观意志而转移,都是国家安排的需要。1993年,机械部将我调离一汽汽研所,到吉林工大任副校长(党委常委),分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贷款办,主要工作是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带汽车专业的研究生,加强汽车学科建设。
当时的吉林工大和第一汽车制造厂同属于机械部领导,人员调动算是名正言顺,但是副司级以上(当时我是长春汽研所的总工程师,属副司级)的领导调动,还真是有一点周折。下面简单介绍一些经过情况:
1993年春天,吉林工大的马成林校长来到我在汽研所的办公室,说到学校“孔雀东南飞”,骨干教授流失严重,汽车专业建设水平受到影响,希望我能回母校任教,主要是为了加强学校的学科建设,还问我有什么问题。马校长当时说道,部里的领导也知道我在遴选工程院院士,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说是如果评上院士,调动就更复杂了,所以希望我尽早下决心。马校长第二次来我办公室的时候问我还要不要“三顾茅庐”?当时我说:“不必再劳大驾了,我主要不希望管太多行政事务,希望专心搞教学和科研,具体问题从长计议。”汽研所对于我的决定没有更多异议,然后我就到国家重点实验室上班了。

郭孔辉绘制图纸


《二》
要建什么样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了,最后决定按我的建议,建设一个以研发型驾驶模拟器为主体、增加六分力轮胎试验台的“汽车动态模拟实验室”。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研发型驾驶模拟器在德国戴姆勒的实验室,其次是在瑞典的VTI实验室。
这是一个以研究汽车动力学为主、大量实物在环的、汽车动力学仿真研究设备,当时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没有起步,不少供应链存在短缺现象,除了计算机和模拟仓运动的液压系统硬件可以从国外购买外,整个模拟器系统(包括软件与硬件)都要我们自己设计与开发。当时管欣还是我的在读博士生,是开发这种先进设备的主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6年讨论汽车性能仿真研究问题(左二为郭孔辉,左一为管欣)
当时我国汽车工业刚起步不久,汽车动力学问题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吉工大汽车学院比较注重汽车振动方面的研究,而操纵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则多半集中在一汽汽研所和清华大学。当时一汽牵头研究的也主要是我所带的团队,后由于我的工作调动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吉林工大的汽车动力学团队逐渐壮大起来,国家的汽车动力学研究重心基本上就挪到吉林工大(国家重点实验室)来了。随着岁月的推移,吉大汽车动力学团队拿到的汽车动力学方向的纵向和横向课题逐渐增多,团队的研究成果和获奖也在增多,例如“全工况高精度轮胎动力学体系创建及应用”获得汽车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汽车悬架正向开发关键技术和测试设备研发及应用”获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

汽车动态模拟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右四为郭孔辉)
研发型驾驶模拟器和多工况轮胎试验台的开发与应用对吉大汽车学科的科研与教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在驾驶模拟器技术与轮胎力学特性的试验建模在科研与教学中应用日趋广泛,效益日增。
吉林工大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逐渐成为我国汽车动力学研究的中心。

郭孔辉在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
自从我一九九三年调入吉林工大至今,已32年。在轮胎全工况建模与应用及底盘智能控制方面,逐渐有了比较显著的成果。2017年成立“轮胎动力学协同创新联盟”(简称“轮学盟”),由于许多主要的轮胎制造厂和整车制造厂的加盟,“轮学盟”已成为我国轮胎产业与汽车产业紧密联系的纽带与桥梁。经多年的技术积累,吉大汽车动力学团队的悬架与底盘系统动力学学科的研究实力明显增长,2017年“汽车悬架正向开发关键技术和测试设备研发及应用”获得中国汽车工业发明一等奖。我的一批博士生已成为汽车动力学与智能底盘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最近,学校和同事们为我举办了90周岁生日庆典,我高兴地看到我的许多学生都成了我国汽车产业与学术界的领军人物。

郭孔辉的轮胎试验台
在祝寿座谈会上,我发表了简短的感想,谈到自己有三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是,原来体弱多病的我,能够活到90周岁,而且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第二个“没想到”是,因出身不好,必须调离北航,来到华中工学院,由学航空转到学汽车,最后也顺利入党,而且还当了吉林工大的党委常委。
第三个“没想到”是,我们这个曾经贫穷落后、受尽国际资本剥削压迫的汽车大国,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世界汽车强国。我几十年的梦想竟然能够成真了。

郭孔辉被授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终身成就奖
我满带着幸福的心情,衷心希望还能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共同努力,为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不断进步,尽力做出吉大汽车的贡献。
在母校七十岁生日的日子里,我衷心祝愿母校蒸蒸日上,吉大汽车再创辉煌!
郭孔辉
二零二五于长春


郭孔辉,福建福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汽车设计研究专家。
1956年毕业于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分配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北京汽车拖拉机所,后随单位前往长春。1981年至1983年担任美国密西根大学运输研究所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1993年调任吉林工业大学副校长;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至2004年担任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年至2004年担任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
郭孔辉院士是吉林大学汽车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相关领域,造诣精深。在轮胎力学、汽车动力学以及人—车闭环操纵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曾获国家及部级奖20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3部,同时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2007年创办的“孔辉科技”,是中国乘用车空气悬架领域的领军企业。
文:郭孔辉 版式:王琨 来源: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