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生态监测大显身手:科技守护绿水青山

低空产业圈 2025-08-31 06:30

无人机划破长空,精准监测着森林、湿地、海洋的每一点变化,传统人工需要数日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数小时。

资讯配图

在生态保护需求日益迫切的今天,如何实现对广阔生态环境的大面积、高频次监测成为一道难题。低空经济以其独特优势,正为这道难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从云南白马雪山到福建平潭,从吉林松花湖到广州花都,无人机与智能设备正编织了一张“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监测网。

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的科技革命

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省首个寒温性针叶林高海拔无人机场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生态监测迈入远程化、自动化、数智化新阶段。

这个无人机场位于曲宗贡生态监测站,采用大疆机场3(M4TD)系统,具有远程控制、自动充电、全天候运行能力,支持昆明指挥中心与站点双重调度,可保障复杂环境的应急响应。

无人机搭载4800万像素高清相机加热成像传感器,可快速获取高分辨率影像与夜间动物活动数据,为滇金丝猴监测、生物量评估、碳汇测算提供关键数据。

资讯配图

森林监测: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正在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跨越。在广州花都的林区,搭载激光雷达的无人机悄然升空,它掠过起伏的林海,用数字画笔勾勒出森林的“三维画像”。

这种无人机与激光雷达(LiDAR)的“黄金组合”通过主动发射激光脉冲穿透植被,获取地面真实高程数据,由此快速构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为森林消防通道规划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让森林管理迈入“三维可视化”时代。

在南昌市湾里片区,两个森林样地的红外相机及视频监测设备布设工作已于今年6月底全面完成。项目累计安装18台红外相机,构建起一套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野生生物监测体系。这些设备具备自动感应触发、红外夜视和高清录像等先进功能,能够在极低功耗下长期无人值守工作。

资讯配图

湿地监测:水文平衡的守护者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林业水深监测站采用压力式水位传感器(精度±2mm)、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CP)与水质多参数探头(pH、溶解氧、氨氮等),可同步获取水位、流速、流向、水温、浊度、电导率等15余项参数,数据采集频率达每秒1次,较人工测量效率提升200倍。

在大兴安岭林区湖泊监测中,监测站通过连续60天的水质参数监测,提前30天预测出藻类繁殖高峰,指导林业部门启动生态调水,使湖泊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Ⅲ类,保障了林区野生动物的饮水安全。

某国家级森林公园在辖区内20处林业水域部署水深监测站,构建“林业水文智能监测网络”。该网络运行一年来,累计提供水深数据50万条,支撑湿地补水12次、溪流生态维护8次,林业水域生态健康指数从82分提升至95分,森林水文调节能力提升15%,有效保障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平衡。

资讯配图

海洋监测:突破accessibility难题

海洋生态监测一直面临着可达性差、成本高、风险大的挑战。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近期启动了2025年生态样地监测服务项目,计划完成3个海洋生态样地的监测工作。

监测内容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卵与仔稚鱼、大型底栖生物和潮间带底栖生物,栖息地主要开展开发利用情况、污水状况、岸线和植被调查,同时开展水环境质量、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监测(贝类)。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使得海洋监测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无人机可以快速抵达人工难以到达的区域,实时传回监测数据,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资讯配图

生态修复:无人机的“空中解法”

在南安市九都镇新峰村大湖山脚下,一场由无人机主导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行动,正以“空中解法”诠释着“两山”理念的时代内涵。

这座矿山自20世纪90年代开采废弃后,若按传统方式机械开路,需破坏4000多平方米森林,生态代价巨大;而且人力运输在坑洼土路上往返一趟就要4个小时,既危险又低效。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一困境。技术员介绍:“一台无人机运载力超75公斤,一次可装5袋材料,飞行约800米后可精准到达指定点位,再自动脱钩投放。”6个多小时里,200多袋绿化物资被稳稳送达修复区。

技术赋能:生态监测的未来之路

低空+生态监测的成功应用,离不开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吉林天空地一体智慧监测网络是技术赋能的典型案例。

吉林省以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为“智慧中枢”,精心构建覆盖水、气、声、土壤、生态等全要素的感知网络,织密全域监测“一张网”。

在长白山,卫星遥感、无人机低空巡航、地面红外相机与森林样地监测协同联动,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精准聚焦高山苔原带水土流失、珍稀物种动态,生态风险预警由“事后分析”转变为“事前预警”。

挑战与展望

尽管低空+生态监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技术标准不统一,不同厂商、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互通存在障碍;

二是数据处理能力不足,海量监测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需要更强算力和更智能算法的支持;

三是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既懂低空技术又懂生态保护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四是空域管理限制,无人机飞行活动仍受到空域管理政策的限制。

资讯配图

未来,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低空+生态监测将呈现以下趋势:

无人机性能将不断提升,续航时间更长、负载能力更强、适应性更好;传感器技术将更加先进,监测精度和效率将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应用,实现监测数据的智能分析和预警;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将更加完善,实现全方位、全要素的生态环境监测。

低空+生态监测技术已经在全国多地落地生根,从云南白马雪山到吉林长白山,从福建平潭到广州花都,科技的力量正在守护着我们的绿水青山。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低空经济必将在生态保护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文章内容来源参考:

全省首个寒温性针叶林高海拔无人机场正式投入使用。云南网-迪庆日报,2025-08-28。

关于平潭综合实验区2025年生态样地监测服务项目公开招标的公告。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2025-08-29。

吉林天空地一体智慧监测网络织就绿水青山“守护之网”。中国环境报,2025-08-28。

万象林业水深监测站:精准监测林业水域,保障森林生态水文平衡。搜狐网,2025-08-27。

无人机架起“空中绿桥”助力废弃矿山修复。泉州网,2025-08-27。

湾里森林样地生态监测网络建成投用18台红外相机守护绿水青山。南昌市生态环境局,2025-08-29。

无人机应用升级助力广州花都绘就绿美新图景。中国新闻网,2025-08-28。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文章内容如有错误内容,欢迎读者留言指正

资讯配图
精选推荐

低空产业圈|低空链招募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一带一路”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

低空经济崛起:这五类人才,正在成为万亿赛道的“抢手货”

低空经济无人机这个六大商业盈利模式你了解吗?

一份低空经济项目商业计划书都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普通企业入局低空经济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低空经济投资模式全攻略,一文读懂

低空经济产业公司发展规划与组织架构体系方案

低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设计方案(仅供参考)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独家发布:低空经济商业模式画布模板(附低9大模块解析)

「征稿启事」低空产业圈诚邀行业专家共筑智慧高地!

80%飞行器接入一网统管:低空经济的治理革命

天地一体网络:低空基建分羹2.5万亿国家基金指南

低空经济 PPP 模式解析:政府与企业如何共建生态?

低空经济十五问:从政策热到产业实,万亿市场如何不踏空?

社会资本入场时机已至:低空经济从“制造端”向“运营端”迁移的战略机遇

从试点到全域:中国低空开放进程中的十个里程碑时刻

从产业培育到消费拉动!低空消费纳入国家提振方案,这三大场景将爆发(解读《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政策转向)

低空经济全域起飞,2025年这些赛道正爆发!

低空经济全国布局:广东、江苏、浙江为何成为产业高地?

低空经济新蓝图:空域资源高效开发与产业协同创新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